屈原故鄉端午節傳統習俗_屈原故鄉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屈原故鄉端午節習俗:粽子飄香
粽子是一種食品,在秭歸卻是一種文化。屈鄉人包粽子很是講究,他們選用上好的糯米,寬寬的蓼葉,把粽子包得有稜有角,然後再纏上細細的五色絲線。最特別的是在糯米中間放顆紅棗。稜角分明的外形,象徵著屈原剛直不阿的品格;雪白的糯米,意味著屈原廉潔清貧的一生;那顆紅棗既是屈原對楚國也是鄉親們對屈原的一顆火熱的心。屈原故里還流傳著《粽子歌》:有稜有角,有心有肝。 一身潔白,半世熬煎。端午節裡,人們扶老攜幼早早來到江邊,他們向江中拋撒包好煮熟的粽子,召喚屈原的魂魄回歸故里。
屈原故鄉端午節習俗:龍舟競渡
處處划龍舟,秭歸特不同。千百年來,划龍舟一直是屈鄉秭歸最大的群眾性集會。秭歸划龍舟除場面壯觀、競爭激烈外,特別之處是競渡前還要舉行遊江招魂。顏色各異的龍舟在江中緩行環遊,峽谷中則迴響起蕩氣迴腸的《招魂曲》:我哥喲,回喲呵,聽我說喲,嘿呵喲!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雲萬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關八極……惟願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勿須問,楚國好天地……
屈原故鄉端午節習俗:「騷壇」詩會
在詩人屈原的出生地——樂平裡,這裡起於明清時期的農民詩社——「騷壇」延續至今。「騷壇」詩社是一個民間詩歌組織,詩歌內容以憑弔屈原、謳歌時代為主題,社員以愛好詩歌的農民為主,素有「中國第一農民詩社」之美譽。
每年在艾粽飄香的五月端午,樂平裡總要舉辦一次詩會。騷壇詩社的農民詩人們相聚屈原廟,比文賽詩,他們用屈原故里的土腔土調吟唱著自己的詩作,以騷體詩憑弔屈原。這種文化習俗代代沿襲,成為樂平裡獨特的人文傳統和景觀。
屈原故鄉端午節習俗:公祭屈原
從南北朝開始秭歸就有了由官府出面組織端午祭祀屈原的歷史,為區別於民間祭祀而稱為「公祭」。在婉轉淒切的鼓樂簫聲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讀著歌頌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則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除此之外,端午習俗還有懸掛艾蒿、菖蒲,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飲雄黃酒,免受蟲蛇傷害;懸鍾馗像,消災避難;寫符唸咒,避邪驅鬼;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保安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