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怎麼來的?端午節簡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端午節

端午節怎麼來的?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怎麼來的?端午節簡介

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有開端、最初的意思,「午」諧音五。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端午又名端陽、端五、重五、重午、午日,端午節也稱端陽節、詩人節及龍舟節。時至今日,端午節對於全球華人,仍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節還是一個傳統的衛生防疫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端午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2008年起被定為中國法定節假日。

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主要流行地區: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全世界華人聚居區域,韓國、日本及一些東南亞國家。

主要參與人群: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

【關鍵詞】屈原、龍舟、粽子、艾蒿、菖蒲、雄黃酒、防疫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不同的說法,主要有三種。

一說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郢都的消息,悲憤交加,抱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來到汨羅江邊。漁夫們劃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有人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餵食魚龍蝦蟹,使它們不去傷害三閭大夫的遺體。有人抱來酒罈,將雄黃酒倒進江裡,為的是用藥酒迷暈蛟龍水獸。後來,農曆五月初五用糯米包粽子,調雄黃酒飲用的習俗,就這樣沿襲下來。在有江河的地方,人們還在水上開展賽龍舟、搶鴨子等競技活動,以此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一說紀念伍子胥:這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較廣。伍子胥本為楚臣,因其父受楚平王的迫害而投奔吳國,後為吳王夫差的軍機重臣。在吳國打敗越國後,伍子胥力諫吳王消滅勾踐以絕後患。不料吳國太宰伯嚭接受越王賄賂,陷害忠良。伍子胥臨死,怨恨道:「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我要看著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吳王夫差知道後大怒,下令將伍子胥的屍體裝進皮囊之中,於農曆五月初五投入大江。江浙一帶民眾同情伍子胥的遭遇,遂將此日作為伍子胥紀念日。

一說紀念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其父墜落江中,死不見屍。這位年僅十四歲的孝女,遂晝夜沿江號哭,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江,數日之後,抱父屍浮出水面。當地民眾有感於她的孝心,立碑頌揚,並將此日作為曹娥紀念日。

在以上三說中,以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一說的影響最為廣泛,並為華人普遍認同並接受。因此,也有人提議將這一天定為中國的詩人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