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鬼節主要有哪些習俗
中國的鬼節主要有哪些習俗
中國三大鬼節指的是清明、中元、寒衣。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
清明節傳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節習俗:
清明禁火冷食
清明節這天,民間有禁止生明火的習俗,就是說這一天不能生活做飯。這個主要是沿襲寒食節的節日習俗。在遠古時期,人們鑽木取火,所以一直把火視作非常重要的資源,每年在這個時候都會舉行祭祀活動,「禁火」之後,重新鑽木取新火,這也叫「改火」或「請新火」,這段沒有火的時間裡人們就只能以冷食度日;後來到春秋時期,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士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所以稱為寒食節。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所以後來禁火冷食的習俗也沿襲到了清明這一天。
掃墓祭祖
古代人們重祭祀,掃墓祭祖既有祈福的寓意,也是表示對祖先的一種追思,在我們的文化中向來重親緣血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所以為了表示對故去之人的懷念和感恩,飲水思源,寒食節祭祖一直也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習俗,後來這一習俗也沿襲到了清明節這個節日中。
按照舊習,人們會在清明前後攜帶帶酒食果品、香火紙錢等物品到祖先墓地,將祭品供奉先人墓前,上香祭拜,焚燒紙錢,之後還會為墳墓培上新土,現在人們的祭祀方式環保了很多,不過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故去的親人的傳統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踏青
清明踏青的習俗則是沿襲自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日),也叫探春、踏春,因為清明節的時間正好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此時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春光明媚,正好借由掃墓出行的機會,感受新一年的新氣象,一掃冬季的沉悶。除了出行看春景,還有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的習俗,也是有除舊迎新的寓意。
插柳、戴柳
清明節還有插柳、戴柳的習俗,因為清明節也被稱為「鬼節」,在佛教文化中,慈航濟世的觀世音菩薩手持柳枝普度眾生,所以民間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也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前後正是新柳初長的時節,所以插柳戴柳以辟邪的習俗也流行甚廣。
中元節傳說來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元節習俗:
河北省——七月十五這天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時鮮食物作為祭祀物品,前往祖先墓地祭掃,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會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除害。有的縣區會在中元節這天放風箏,在門前畫一灰,然後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江蘇省——江蘇吳縣在中元節這天會以錫箔折成元寶形狀,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宜興在中元節這天會在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也有普度亡魂的寓意。
湖南省——在農曆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供老客「,在農曆七月十五晚將寫有先人名諱,裡面包有紙錢的紙包焚化,燒香拜祖,此為」送老客「,焚燒的封包越多,火勢越旺,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福建省——與女子不參與祭祀的習俗不同,在福建永福的話,已嫁女子在中元節也須回家祭祖,福建方言中中元節也稱為」燒紙衣節「,已經出嫁的女子要準備父母的衣冠袍笏放置在箱中,外面以紗籠之,女子要將這」紗箱「送回父母家。在閩中也有普度之俗,城鄉皆盛此俗,經費沿門募集,有諺語講到」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所以不管是富貴之家,還是貧苦百姓都會出錢出力。莆仙一帶還有」家祭「、」公媽熱「、」送紙「、」金粿「等習俗。
中元節作為傳統的祭祀節日,其中既有慶賀豐收之意,也寄托了人們感念先人之恩,祭以哀思的情感,所以雖然各地風俗大同小異,但中元節也還是保留了很多習俗,對人們的生活吸光、風俗文化、禮儀教化等起到不少潛移默化的作用,成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寒衣節傳說有孟姜女」送寒衣「的傳說,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誰想到他們新婚燕爾,丈夫被抓去修築長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去卻知道了丈夫死於長城之上,故事之悲慘,場面之壯觀。
寒衣節習俗:
」送寒衣「
寒衣節一個最重要的習俗就是送寒衣,因為寒衣節的時間正是在冬至前後,此時北方已經逐漸進入一年最冷的時候,氣溫一天比一天冷,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要度過寒冷的冬季自然是少不了保暖的衣物,所以在進入寒冬之前,要為亡人祭祀供奉,」送寒衣「過冬也就成了寒衣節最重要的習俗。
在寒衣節這天,人們會將用五色紙紮成衣服、鞋子、帽子等物品,然後在路口或在先人的墓前焚燒,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中對此也有詳細的描寫:」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除了送寒衣,有的地方還會一併焚燒紙紮的各種工藝品,比如房屋、家居器物等等,應有盡有。
其他民俗
在農曆的十月一日這天,除了祭祀祖先,為亡人送寒衣,民間也會進行一些象徵迎接冬日來臨的傳統活動。像在寒冷的北方地區,男人們會在這一天會整理好家裡的火爐、煙筒,以保證天寒時能順利取暖。有的地方會在這一天穿新衣圖吉利,就是婦女們會將做好的新棉衣給家人換上,穿了新衣,就意味著今年能抵禦寒冷,順利過冬,即使是天氣暖和的日子,也會穿戴一下以圖個吉利。現在網上總有類似」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你媽喊你穿秋褲「的調侃,其實這不就是母親對孩子、家人的健康平安最樸實的關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