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中秋節習俗_江蘇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江蘇中秋節習俗_江蘇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江蘇中秋節習俗

1、斗香

在江蘇的蘇州、無錫、常熟等地有中秋「斗香」的習俗,在月亮將出的時候,一些較富裕的家庭就開始在庭院之中佈置斗香。斗香是將很多根細香緊緊地捆紮成一個粗粗的圓柱體,作為底盤放在地上,再扎一個稻小的圓柱放在底盤上,依次傚法,越往上用細香扎的圓柱體越細,在兩個圓柱相接的地方會用彩紙圍住,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彩紙上往往繪有嫦娥、月宮、桂樹、玉兔等圖案,整體看上去猶如一個色彩絢麗的塔,所以也叫「香塔」。

香塔有高有低,最高者有二十多層,近一人高。明月當空之時,點燃香塔,層層疊疊的火光預示看紅紅火火節節高昇,很是壯觀。燒斗香在清代最為繁盛,但是這種奢侈的燒香方法也只限於富裕的家庭,窮苦人家是擺不起這麼大的排場的。

2、拜月

在江蘇的很多地方,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習俗,但到了連雲港一帶,男子也參加拜月,但只限行禮,行禮後就不再過問。

南通中秋供月供的是女菩薩,所以供品裡是絕對不能搭一點兒葷腥。等月亮東昇的時候就要焚香點燭,奉祀「太陰星主月光菩薩」,開始祭月,南通叫「供月」。等拜祭完了,要燒神馬,撤供品。

3、月餅貼片

蘇州人在中秋節的食俗很豐富,有吃糖芋的,有吃糖炒栗子的,有吃水紅菱的,自然更免不了吃月餅了。蘇式月餅品種繁多,有葷有素,有甜有鹹。鹹月餅有鮮肉、火腿、豬油、蝦仁等,甜月餅有白果、豆沙、玫瑰、椒鹽四種,還有薄荷、棗泥、乾菜、金腿、芝麻等等。

蘇式月餅上面都有一張小小的紙片。這背後有個傳說。元朝末年,朝廷黑暗,張士誠舉義旗,老百姓紛紛響應,一路所向披靡,攻下常州、無錫等地,並向蘇州城進發。時值農曆八月中旬,一位聰明的讀書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贈送給親友的每隻月餅上都放一張小紙片,用毛筆書寫「迎張」兩字,其意思是相約迎接張士誠義軍。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蘇州不少家都照這個辦法做,相約響應張士誠起義軍。就這樣,相沿成俗,流傳至今。

江蘇各地過中秋的習俗

南京:

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將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無錫:

燒天香的習俗也還一直延續至今,「走三橋」、「摸秋」等有趣的中秋習俗如今已不多見。「燒天香」有的地方也叫「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走三橋」是一項女孩子的遊戲,就是從跨出家門到回家只能經過三座橋,不能重複,姐妹們相約比賽看誰最早到家。所謂「摸秋」,也就是有些地方所稱的「摸瓜求子」,婚後不曾懷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隻瓜回來,就會懷孕生子。最好是南瓜,因為「南」諧音「男」,意為可得男孩;如果採到扁豆,意為可得女孩,因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採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頭偕老,今後子女可婚姻美滿。

宿遷:

中秋節這天被視為家人團聚之日,亦稱團圓節,有晚飯後賞月,以及用月餅及菱角、石榴、柿子等為供品敬月的習俗。八月十六,家家都會去親家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家來團聚的風俗習慣。

中秋節的民間習俗

中秋節民間習俗一: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民間習俗二: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中秋節民間習俗三: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