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和重陽糕的傳說故事
關於重陽節和重陽糕的傳說故事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各地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略述如下。
陝西民間故事。從前驪山下有一戶莊稼人,勤勞善良,日子美滿。有一天,莊稼漢從地裡回來,半路上碰到一個想要投宿的算卦先生,善良的莊稼漢便把他帶回自己家。莊稼漢家是一個草棚,沒有多餘的床鋪,於是他就在灶房裡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稼漢的妻子給他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飯,又給他裝了一袋蒸饃,讓他帶在路上吃。算卦先生出門後,看了看他們的草棚,叮嚀莊稼漢道:「九月九,全家高處走。」莊稼漢記住了這句話,到了九月初九,莊稼漢全家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遊玩。等他們上山後,山下突發洪水,瞬間就衝垮了草棚。莊稼漢一家逃過一劫。這事傳開以後,當地人每逢九月九,便扶老攜幼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河南汝南民間故事。東漢時汝南縣有個名叫桓景的人,他向費長房拜師學藝,經歷數年。有一天,費長房將桓景叫到面前,對他說,今年九月初九,你須趕緊回家,讓家人佩戴茱萸,登高處飲菊花酒,待太陽下山以後再回家。桓景便於此日率全家登上高山,一直等到日落才回家,只見家裡的牲畜全部暴斃。桓景將此事告訴了費長房,費長房說,那些家畜是代替你們全家而死的,你們全家人現在平安了。這件事傳開後,當地人每到九月初九,便會登高飲菊花酒,戴茱萸,祛邪避禍。
安徽民間故事。在明代淮南全椒縣有一個姓丁的女子,她嫁到了同縣的大戶謝家後,遭到了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干繁重的家務,還經常遭到痛罵和毒打。丁氏最終無法忍受,就在九月初九這天懸樑自盡。當地人為丁氏立祠祭祀,稱為丁姑祠,每逢重陽日,就讓女子休息,娘家人把嫁出去的女兒接回家吃花糕。因此,重陽節在當地被稱為女兒節,每到這一天,女子都要吃花糕,享受難得的清閒。
關於重陽糕,民間也流傳著一些故事:
一說源於南朝。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稱帝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節,曾在項羽戲台騎馬射箭,給戰士發放一種糕點作為乾糧,後稱重陽糕。劉裕登上大位之後,便規定每年九月初九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而重陽糕也成為應時名點流行起來。
一說源於明朝。相傳明朝有個狀元名叫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完八月舉行的鄉試後,就一直臥病在長安,放榜後,官府差人日夜兼程將喜訊送到康海的故鄉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還家,官差就一直守在他家裡等他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到武功時,剛好是重陽節。這時他給了報喜之人賞錢後,還蒸了一鍋糕給報喜之人作回程的乾糧,並分了一些糕給左鄰右舍。「糕」諧音「高」,意味登高,也意味科舉高中。於是,吃重陽糕的習俗就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