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日的古詩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日的古詩

關於重陽節日的古詩

《重陽甲子雨霽》原文

猛收宵雨發秋光,甲子朝來甚不傷。

天意欲教成九谷,人心兼遂樂重陽。

山開霽碧迎軒秀,菊染新黃助酒香。

氣與民和自無沴,豈須從俗佩萸囊。

《重陽甲子雨霽》的作者簡介

韓琦(1008-1075)字稚圭,自號贛叟,漢族,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將,天聖進士。初授將作監丞,歷樞密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共同防禦西夏,名重一時,時稱「韓范」。嘉佑元年(1056),任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僕射,封魏國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寧八年卒,年六十八。謚忠獻。《宋史》有傳。著有《安陽集》五十卷。《全宋詞》錄其詞四首。

《九日齊山登高》原文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齊山登高》賞析

這首詩是公元845年(唐武宗會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重陽佳節,詩人和朋友帶著酒,登上池州城東南的齊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縹青色,這就是所謂翠微。人們登山,彷彿是登在這一片可愛的顏色上。由高處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飛來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顯得秋天水空的澄肅。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彷彿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裡,用「翠微」這樣美好的詞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這種節日登臨的愉悅,給詩人素來抑鬱不舒的情懷,注入了一股興奮劑。「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他面對著秋天的山光水色,臉上浮起了笑容,興致勃勃地折下滿把的菊花,覺得應該插個滿頭歸去,才不辜負這一場登高。詩人意識到,塵世間像這樣開口一笑,實在難得,在這種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勸客,又像是勸自己:「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斟起酒來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無須在節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這中間四句給人一種感覺:詩人似乎想用偶然的開心一笑,用節日的醉酒,來掩蓋和消釋長期積在內心中的鬱悶,但鬱悶仍然存在著,塵世終歸是難得一笑,落暉畢竟就在眼前。於是,詩人進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春秋時,齊景公游於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聯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像「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既然並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

詩人的愁悶那樣深、那樣難以驅遣,除了因為杜牧自己懷有很高的抱負而在晚唐的政治環境中難以得到施展外,還與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詩中所稱的「客」有關。這位「客」不是別人,正是詩人張祜,他比杜牧年長,而且詩名早著。穆宗時令狐楚賞識他的詩才,曾上表推薦,但由於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見用。這次張祜從江蘇丹陽特地趕來拜望杜牧。杜牧對他的被遺棄是同情的,為之憤憤不平。因此詩中的抑鬱,實際上包含了兩個人懷才不遇、同病相憐之感。這才是詩人無論怎樣力求曠達,而精神始終不佳的深刻原因。

詩人的曠達,在語言情調上表現為爽利豪宕;詩人的抑鬱,表現為「塵世難逢開口笑」、「不用登臨恨落暉」、「牛山何必獨沾衣」的淒惻低回,愁情拂去又來,愈排遣愈無能為力。這兩方面的結合,使詩顯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淒惻。

《九日齊山登高》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3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時期文學家、詩人,後人稱為「小杜」。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與同期詩人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重陽日再到共城百源故居》原文

故國逢佳節,登臨但可悲。

山川一夢外,風月十年期。

白髮飄新鬢,黃花繞舊籬。

鄉人應笑我,晝錦是男兒。

《重陽日再到共城百源故居》的作者簡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聖外王之譽。漢族,字堯夫,謚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後人稱百源先生。其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幼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寧中,先後被召授官,皆不赴。創「先天學」,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著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