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為什麼要爬山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九九重陽節為什麼要爬山

九九重陽節要爬山原因

重陽寓意長久 值得登高享宴

重陽之所以要登高,據魏文帝《與鍾繇書》說是:「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是以重陽含有長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會」的說法。

重陽日 登高辟邪氣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這種稅法不免牽強附會,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古人有山嶽崇拜情結 登山祈福

有人提出,登高其實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採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溫乾旱,山間密林可避高溫炙烤;洪水襲來,攀上高山可躲滅頂之災。此外,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持此觀點的人還將「崇」字本身作為旁證:崇,形聲字,從山,宗聲。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對山嶽而言,因為「山」即高山,「宗」為神聖。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蘊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裡人們有登高的習俗,傳說這是因為有個叫恆景的人,為了幫助村民剷除妖魔,苦練本領,等到妖魔九月九出來的時候,他請村民登高避禍,自己與妖魔戰鬥,後來用寶劍將妖魔扎倒在地。後來,老百姓每年都登高避禍,形成了登高的習俗。

深秋時節,寒氣襲人。在萬花凋零時,唯有秋菊盈園,傲霜怒放,高潔清雅,給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在這段日子裡,那大而純的美容菊,艷麗的桃花菊,黃燦燦的金絲菊,翡翠般的綠菊,似玉雕般的蠟光菊,黃白相間的萬壽菊……無不色彩紛呈、千姿百態地展現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觀賞。

菊花,是菊科菊屬多年草本生草本植物。因秋季開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黃色的,因此,古代詩人的筆下常常把它寫成黃色的、金色的,還用「黃花」代菊花。《禮記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的記載,這是關於菊花的最早記載。故時至今日,也有人稱菊花為「黃花」。特別是菊花又叫「節花」,謂在重陽節而開的意思。

重陽節的來歷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