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課文沈從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臘八節

臘八粥課文沈從文

一碗臘八粥,品出語文味

附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臘八粥》:

臘八粥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歎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的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看到那一大鍋正在歎氣的粥,碗盞都已預備得整齊擺到灶邊好久了,但他媽總說是時候還早。

他媽正拿起一把鍋鏟在粥裡攪和。鍋裡的粥也像是益發濃稠了。

「媽,媽,要到什麼時候才……」

「要到夜裡!」其實他媽所說的夜裡,並不是上燈以後。但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鍋子中,有聲無力的歎氣正還在繼續。

「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

「餓了,也得到太陽落下時才准吃。」

餓了,也得到太陽落下時才准吃。你們想,媽的命令,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什麼法來反抗嗎?並且八兒所說的餓,也不可靠,不過因為一進灶房,就聽到那鍋子中歎氣又像是正在呻喚的東西,因好奇而急於想嘗嘗這奇怪東西罷了。

「媽,媽,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們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們倆光吃甜的也行……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嗎?」

「是呀!孥孥說得對。」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卜……」鍋內又歎了聲氣。八兒回過頭來了。

比灶矮了許多的八兒,回過頭來的結果,亦不過看到一股淡淡煙氣往上一衝而已!

鍋中的一切,這在八兒,只能猜想……栗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赤飯豆會煮得渾身透腫成了患水臌脹病那樣子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東東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麼大,那就妙極了!糖若作多了,它會起鍋巴……「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罷!」於是媽就如八兒所求的把他抱了起來。

「惡……」他驚異得喊起來了,鍋中的一切已進了他的眼中。

這不能不說是奇怪呀,栗子跌進鍋裡,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見過跌進到黃燜雞鍋子裡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飯豆害水臌腫,那也是往常熬粥時常見的事。

花生仁兒脫了他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總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不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怎麼,黑的!」八兒還同時想起染缸裡的髒水。

「棗子同赤豆擱多了。」媽的解釋的結果,是撿了一枚特別大得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雖說是棗子同飯豆擱得多了一點,但大家都承認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夜飯桌邊,靠到他媽斜立著的八兒,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熱天,總免不了又要為他媽的手掌麻煩一番罷。在他身邊桌上那兩隻筷子,很浪漫的擺成一個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

「媽,媽,你喊哈叭出去了罷!討厭死了,盡到別人腳下鑽!」

若不是八兒腳下棄得臘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會單同他來那麼親熱罷。

「哈叭,我八兒要你出去,快滾罷……」接著是一塊大骨頭擲到地上,哈叭總算知事,銜著骨頭到外面啃嚼去了。

「再不知趣,就賞它幾腳!」八兒的爹,看那只哈叭搖著尾巴很規矩的出去後,對著八兒笑笑的說。

其實,「賞它幾腳」的話,倘若真要八兒來執行,還不是空的?憑你八兒再用力重踢它幾腳,讓你八兒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氣,頑皮的哈叭,它不還是依然伏在桌下嚼它所願嚼的東西嗎?

因為「賞它幾腳」的話,又使八兒的媽記起了許多他爹平素袒護狗的事。

「賞它幾腳,你看到它欺負八兒,哪一次又捨得踢它?八寶精似的,養得它恣刺得怪不逗人歡喜,一吃飯就來桌子下頭鑽,趕出去還得丟一塊骨頭,其實都是你慣死了它!」這顯然是對八兒的爹有點揶揄了。

「真的,媽,它還搶過我的鴨子腦殼呢。」其實這也只能怪八兒那一次自己手鬆。然而八兒偏把這話來幫助他媽說哈叭的壞話。

「那我明天就把哈叭帶到場上去,不再讓它同你玩。」果真八兒的爹的宣言是真,那以後八兒就未免寂寞了。

然而八兒知道爹是不會把狗帶到場上去的,故毫不氣餒。

「讓他帶去,我寶寶一個人不會玩,難道必定要一個狗來陪嗎?」以下的話風又轉到了爹的身上,「牽了去也免得天天同八兒爭東西吃!」

「你只恨哈叭,哈叭哪裡及得到梁家的小黃呢?」

「要是小黃在我家裡,我早就喊人來打死賣到湯鍋鋪子去了。」八兒的媽說來臉已紅紅的!

小黃是怎麼一個樣子,乃值得八兒的爹提出來同哈叭相較呢?那是上隔壁梁家一隻守門狗,有得是見人就咬的一張狠口。梁家因了這隻狗,幾多熟人都不敢上門了。但八兒的媽,時常過梁家時,那狗卻像很客氣似的,低低吠兩聲就走了開去。八兒的媽,以為這已是互相認識的一種表示了,所以總不大如別人樣對這狗防備。上月子,為八兒做滿八歲的生日,八兒的媽上梁家去借碓舂粑粑,進門後,小黃突然一變往日態度,毫不認賬似的,撲攏來大腿腱子肉上咬了一口就走了。這也只能怪她自己,頭上頂了那個平素小黃不曾見她頂過的竹簸。落後是梁四屋裡人為敷上了止血藥,又為把米粉舂好了事。轉身時,八兒的媽就一一為他爹說了,還說那畜生連天天見面的人也認不清,真的該拿來打死起!因此一來,八兒的爹就找出一句為自己心愛這只哈叭護短的話了。

譬如是哈叭頑皮到使八兒的媽發氣時,八兒的爹就把「比梁家小黃就不如了!」「那你喜歡小黃罷?」「我這哈叭可惜不會咬人!」一類足以證明這只哈叭雖頑皮實天真馴善的話來解圍,自然這一類解圍的話中,還夾著點逗自己奶奶開心的意味。

本來那一次小黃給她的驚嚇比痛苦還多,請想,兩隻手正扶著一個大簸簸,而那畜生閃不知撲攏來就在你腱子肉上啃一下,怎不使人氣憤?要是八兒家哈叭竟頑皮到同小黃一樣,恐怕八兒的爹,不再要奶奶提議,也早做成打狗的楊大爺一筆生意了。

八兒不著意的把頭轉到門簾子腳邊去,兩個白花耳朵同一雙大眼睛又在門簾下腳掀開處出現了。哈叭像是心裡怯怯的,只把一個頭伸進房來看裡面的風色,又像不好意思似的(尾巴也在搖擺)。

「混賬……」很懂事樣子經過八兒一聲吆喝,哈叭那個大頭就不見了。

然而八兒知道哈叭這時還在門簾外邊徘徊。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於北京

追尋味道之外的味道

節選自 王崧舟老師的《崧舟觀課:味道之外的味道》

發佈於公眾號王崧舟 -05-09

現場聽邱俊執教沈從文先生的《臘八粥》,極有味道!這味道,絕非「語文味」一詞所能涵蓋,眼下所謂的「語文味」已經越來越走味、變味、乏味。這味道,既在語文味之內,又在語文味之外。

這一課,濃濃的語文味自不消說,這是她成功的基礎和前提。但這一課的味道,卻在語文味之外,是對語文味的超越和揚棄,即司空圖所講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1、超越語言的語文味才真有味道

真正的語文味,恰恰不在語言之內。當「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淪落為死摳字眼、肢解語境的時候,語文味其實早已被消解得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了。

超越語言,並不是說脫離語言、忽略語言,恰恰相反,超越語言首先是深耕語言,是在語言的大地上犁行。但大地是生命之母,大地使一切生長成為可能,大地必得通過萬物生長來確證自己。

同理,語言如果不能生長,不能顯化生命,不能通過成全生命來成全它自身,語言就是死亡,語文味就是死亡的味道。而這,恰恰是我們最不想品嚐的味道,除非你迫不及待地想要自殺。

回到邱俊執教的《臘八粥》,所以說它極有味道,首先就在於全課洋溢著濃濃的超越語言的語文味。

語言之外是情態。以「那我餓了」的教學為例,無論如何,這個貌不驚人的「那」字與典雅無關、與蘊藉絕緣。但,就是這個貌似可有可無的「那」字,卻極其傳神地刻畫了八兒盼粥時的典型情態。教師引導學生聯繫當時的特定語境,通過刪減對比、揣摩還原,準確地把握了八兒的撒嬌、淘氣、急著想吃又無可奈何又極不甘心的神情。

語言之外是性格。同樣,在教學八兒跟媽討論「分粥」這一環節時,我們沒有看到邱俊帶著學生在對話的字面意思上死扣,相反,她巧妙地借力這段對話所形成的語流,以一句輕輕巧巧的提醒——「八兒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讓學生自自然然地體悟到八兒的那點小聰明、小私心、小可愛,無論想到八兒還是想到學生的對話演繹,都讓人忍俊不禁。

語言之外是心靈。在猜粥和看粥的教學環節中,邱俊更是實現了對表層語言的超越,而直入語言的深層結構——迴環復沓。復沓,不僅是對語言關係的一種抽像認識,更是對語言關係所揭示的人物心靈的深邃洞察。試想,猜的與想的幾乎完全一致,可見八兒對臘八粥有多麼期待、多麼渴望,那鍋粥在當時所承載的就是八兒生命中最美的味道,臘八粥就是他的一切、他的全部。對八兒來說,臘八粥之外難道還有別的什麼心靈嗎?他的心靈早已被臘八粥佔得滿滿當當。其實,學完全文,學生還會有另一層感悟,沈從文將猜粥和看粥寫得如此風生水起、顧盼生姿,還不是因為臘八粥同樣是他自己對故鄉記憶的最美的味道。前者的臘八粥是八兒的心靈,後者的臘八粥是沈從文的心靈。但是,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懷疑,兩顆心靈就是一顆心靈呢?

語言之外是思想。是思想的深刻才有語言的深刻,而不是相反。深刻的語言所揭示的正是深刻的思想本身。正如邱俊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的拓展資料那樣,沈從文曾經說過:「這世上或有人想在沙基上建造樓閣,但我卻只想用石頭造一座結實的小廟,廟裡供奉的是人性。」偉大的作品都站在思想的高峰,偉大的作家都是天才的思想家。沈從文的作品所以偉大,沈從文的文字所以經典,就是因為他將自己對人性、對真理的深邃的形上思索都蘊藏在意象性的表達之中。臘八粥是一個意象,八兒是一個意象,沈從文所要供奉的人性之美、鄉愁之美、生命之美都在這兩個意象之中。

從根本上說,語言從來不外在於人,語言就是情態、就是性格、就是心靈、就是思想。因此,所謂的語文味,就是人味。倘若看不到語言背後的那個人,倘若人味盡失,語文味還有什麼滋味呢?

2、融入生命的語文味才真有味道

前面所講的種種語文味,還只是一種潛在的語文味。你盡可以將其闡釋得天花亂墜,也盡可以將其描繪得五光十色,但是對不起,主人尚未出場。沒有主體的投入和參與,一切語文味都只存在於理論、理想之中。

因此,唯有融入主體生命的語文味才真有味道。這是我們讚賞邱俊的《臘八粥》極有味道的根本所在。可以這樣說,這堂課上的學生,品嚐到了最地道、最純正、最可口的語文味。老師不僅自己知味,是個語言吃貨,還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帶著學生識味、品味、回味,漸漸地使學生成為新一代的語言吃貨。

激活主體經驗。品讀「出出進進」這個詞的語文味時,邱俊問學生:「現在,你們全都是八兒,我要問你們,剛剛到晌午,平時這個時候,你們都在哪裡?」接著,她又問:「可是今天,你怎麼老是到灶房來?」隨著學生一次次假戲真做般的發言應對,彷彿「出出進進」的不再是那個遠在湘西的八兒,而是課堂當下的這些學生。我們說,融入了主體經驗的語文味才是地道的語文味。

激活主體情感。要理解八兒急紅了眼睛,就得讓學生急紅眼睛。所以,邱俊才會有這樣的教學設計——「你平時什麼時候會急紅了眼」。情緒體驗離不開具體情境,學生所回憶的具體情境雖然各不相同,不要緊,所體驗到「急紅了眼」的情緒卻是相同的。感同身受,才能心靈共鳴。「急紅了眼」的味道就在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中。所以我們才說,融入了主體情感的語文味才是純正的語文味。

激活主體想像。八兒如何如何吃臘八粥在沈從文那裡是留白,這也是全文最大的寫作秘妙——蓄勢。但邱俊的教學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寫,我們來寫!仔細看這一幅圖,抓住一個細節,寫一寫八兒吃臘八粥的樣子」。

學生的想像一旦被激活,其言語創造的能量往往不可低估、不可小覷。果不其然,所呈現的兩個小練筆,寫得同樣生動傳神。之所以能寫出這樣高品位的作文片段,不就是因為它們融入了主體自身的言語想像,所傳達的是主體自己的言語智慧嗎?一句話,唯有融入了主體想像的語文味才是可口的語文味。

激活主體思考。課至結尾,不僅實現了形象的昇華,也成就了思考的昇華。邱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除了人物形象之外,你們還讀出了什麼?聽聽學生的精彩感悟:

生1:我覺得作者在寫八兒,其實也是在寫自己,文中的八兒是無憂無慮而且非常貪吃,非常調皮,所以我覺得他寫出了作者對家鄉的嚮往和渴望。

生2:我從這篇課文中學習了很多沈從文的家鄉話,那說明他是懷念鄉音,想把家鄉話帶給全國人民。

生3:這裡我還可以看出臘八粥不僅讓老老少少非常喜歡,而且這裡的字裡行間也可以看出臘八粥給作者也帶來了很大的印象,也讓作者十分的懷念。

也許學生的表達尚顯稚嫩,也許學生的思想不夠深邃,但這已經無關宏旨,重要的是,他們正在思考。思考,將語言和生命打成一片;思考,將心靈和文字融為一體。而這,才是最真最美的語文味。

該是讓語文味正本清源、返璞歸真的時候了!我不是哲學家,但對語文教育真理的求索卻逼迫我不斷尋找新的語文哲學基點。「主客二元對立觀」視域下的「語文味」必須轉向到「主客一元統一觀」視域下的「語文味」上來,語文和生命本是一體的,世界的本體是心靈,何況語文呢?

味道之外的味道是什麼?是心靈!

粥要熬,文要品 ——聽《臘八粥》一課隨想

5月9日,在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及優課評選活動中,一位穿著旗袍、身材窈窕、氣質如蘭的美麗女子,與學生聊沈從文先生的小說《臘八粥》。她不疾不徐,大氣從容,緊緊抓住沈先生文章的語言特色,帶領學生反覆閱讀、品味,一唱三歎,靈動了台上的學生,幸福了台下的聽眾。

她,就是常州市博愛小學的邱俊老師,聽者無不為邱老師別具匠心的課堂設計折服。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說:「一個好老師要有演員的氣質、導演的才幹」。邱老師具備了。她的語言素養、文化素養、課堂氣質、個人才情,達到了第一條。她對於課文的設計,課堂的把控達到了第二條。

《臘八粥》一文,語言平易淺白,簡練流暢,人物對話極具個性,富有生活氣息。在讓學生通讀全文,梳理文章脈絡後,邱老師問:「課文寫了哪幾個場景?」結合學生回答概括為盼粥、看粥、吃粥三個場景。這節課重點閱讀前兩部分。

學習「盼粥」部分,以「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八兒」為中心問題,引導學生品析文字,學習作者細緻的寫作方法。學生認為八兒是個「迫不及待」、「著急」、「貪吃、貪心」的孩子。在討論從哪看出八兒的「迫不及待」的時候,抓住「出出進進」一詞,讓學生和生活中常用的「進進出出」進行比較,發現,「進進出出」重在「出」,「出出進進」重在「進」,落腳點不一樣,作家用一個動作,寫出八兒不住地到廚房看粥好了沒有,讓讀者感受到八兒的「迫不及待」。

當聽到母親說要到夜裡才能吃到粥時,出示「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悟作者是通過一個眼神,寫出了八兒的著急。在學習這句話時,老師告訴學生,「松勁」這個詞是沈從文家鄉的方言,再讓學生從文中找出類似的方言,如:「白胡胡」「碗盞」「上燈」「花生仁兒面東東」「赤飯豆害水鼓脹」等詞語,讀一讀。流暢的湘西方言口語使小說中人物的語言活潑自然,個性鮮明。

在討論八兒「貪吃、貪心」的特點時,緊緊抓住兩處人物對話進行品味。

「媽,媽,要到什麼時候才……」

「要到夜裡!」

「那我餓了!」

「餓了也得到太陽落下時才准吃。」

兩次安排師生分角色讀,第一次讀,解決了省略號的用法:因為八兒問過多次了,所以媽媽直接打斷了他的話;第二次讀,老師故意漏掉一個「媽」字和一個「那」字,學生經過討論,認為這兩個字不能少,少了就不能體現八兒那種著急的樣子。一次比一次深入的朗讀,使學生自然感悟到:一段對話,一字之差,將八兒耍賴、撒嬌的可愛模樣寫得活靈活現,這就是沈從文語言的魅力。

「媽,媽,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們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們倆光吃甜的也行……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嗎?」

「是呀!八兒說得對。」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

抓住省略號,讓兩名學生想像人物會說什麼,分角色反覆對話。「要不然我吃四碗,你就吃兩碗。」「八兒說得對。」「要不然我吃五碗,你就吃一碗。」「八兒說得對。」要不然我吃五碗半,你就吃半碗。」「八兒說得對。」

老師一句:「你還讓他吃啊?小肚子都快撐破啦!」讓學生在笑聲中感悟到沈先生文字的質樸傳神,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在教學「看粥」部分,則緊緊抓住五處歎氣聲進行品味。

「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著……」

「單看它那歎氣樣兒……」

「看到那一大鍋正在歎氣的粥……」

「有聲無力的歎氣還在繼續……」

「就聽到那鍋子中歎氣的東西……」

在找到這五處「歎氣」之後,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如果說一種語言只出現一次的話,也許是偶然,但反覆出現多次就有它的意味了。作者為什麼這樣寫?」經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粥煮得越慢,八兒越著急。寫粥慢騰騰的姿態,是為了襯托八兒的著急。作者看似重複的語言,實則用意頗深,就是在這樣復沓的對比中,八兒的迫不及待、天真耍賴躍然紙上。

品味到這裡,不僅孩子們對沈從文先生的文字無比佩服,連我們聽課的老師也深受啟發。沈從文一生都自命為鄉下人,有著「中國鄉土文學之父」的美譽。他的文字看似瑣碎,甚而有點絮絮叨叨,但就是這樣的嘮叨,卻貼合了生活的本真,充滿了凡塵俗世的煙火味兒,字裡行間流露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和生活的味道。而這樣的文字,沒有一定語感和文學品味的人,往往看不出它的好,邱老師的精妙點撥,卻讓聽者豁然開朗。

邱老師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對學生的點評精準到位,對課堂節奏的把握駕輕就熟,處處以學生為主體,引領學生在文本中徜徉,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不是一日之功。一個教師教學技藝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讀得下略嫌枯燥的教育名著,頂得住失敗後的打擊與磨練。就像臘八粥,要慢火細燉,不急不躁,方能熬得香甜綿糯。

我想,邱老師的這一堂課,會讓學生從此愛上先生的文字,愛讀他的書。

10日,是沈從文先生逝世30週年紀念日。邱俊老師執教《臘八粥》一課取得巨大成功,千人共賞美文,算是對先生的致敬與緬懷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