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
由來和習俗
1、立春節氣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今年的立春節氣從2月4日開始,到2月18日結束。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2、立春有什麼習俗
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從氣候學上來說,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國東北、西北地區清明入春,華北地區春分入春,長江中下游驚蟄入春,西南地區雨水入春,只有華南地區立春節氣可作為春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日,叫立春節。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蔔,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氣候特點
立春節氣期間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日夜溫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
立春到了,但是氣溫並不會回升的那麼快,並且老話講春捂秋凍,不建議大家過早的脫掉冬裝換上亮麗的春裝,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應該注意保暖。氣象學意義,連續 5 天的日平均氣溫高於5°C,冬天就結束了。二十四節氣認為,到「驚蟄」前後結束了冬天。大約公歷3月初冬季結束。3月5日11:43:30為驚蟄節氣後大概就不那麼冷了。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所以立春後還冷的情況是正常的。
吃什麼食物好
1、春餅:清《調鼎集》一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製法:「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
2、春盤: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3、春卷:除了春餅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卷的過渡類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捲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卷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