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春節的傳統美食_廣東春節飲食習俗有什麼
廣東春節的傳統美食
一、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這是廣東人過年的溫暖記憶之一。臨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就張羅著「開油鍋」、炸煎堆了。
廣東人製作煎堆由來已久。明末清初文學家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已有記載:「廣州之俗,以烈火爆開糯谷,名曰爆谷,為煎堆心餡。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饋親友者也。」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詞》也有「珠盒描金紅絡索,饋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見當時已有把煎堆作為年宵禮品之俗。據專家考證,煎堆就是由唐代以前的「煎追」(dui)演變來的。唐人王梵志有詩贊曰:「貪他油煎追,愛若菠蘿蜜。」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在煎堆「家族」中,品種眾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但當以龍江煎堆為上品。龍江煎堆呈球形(寓團圓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煎堆蘊),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黃,表皮勻布芝麻,爆谷餡甘蜜味濃,其皮酥脆異常,為新春送禮佳品。
二、油角
到過年時,油角就是廣東人民間串門送禮、招待客人必備的過年食品。
油角是廣州等地家常小吃的一種,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鹹的換成蔬菜即可。
油角象徵的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裡為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取其錢包飽脹的好兆頭。經過經濟大潮的洗禮,這些傳統食品已穿上時代的新衣換上了現代的包裝。在廣東過年,油角少不了。以前,離春節還有十天廿日,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炸煎堆油角了。開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制炸油角先將麵粉加上雞蛋、豬油(加豬油就可以做成象千層酥脆的皮,也有人不加豬油的,不加的皮就會很脆)製成角皮,把和好的麵團碾成薄片,用圓型玻璃茶杯或用鐵皮用成的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圓型角仔皮。餡料用米酒玻璃瓶碾碎炒熟的花生米,加入白炒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絲,摻勻作為餡子。逐片放進餡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圓邊捏緊並扭上花紋,最後放進油鑊炸成金黃色。
三、糖環
糖環是廣東、廣西一帶有名的漢族特色小吃,流傳於廣東惠州和原來惠陽地區如東莞、深圳、香港新界等地,在桂北山區賀州一帶也有流傳,做法類似,材料有別(廣西用糯米粉、惠州用麵粉)。曾是過節必然有的小吃,以前惠州人在春節前都要準備大量應節食品。特點是香脆可口。
四、蛋散
蛋散,珠三角比較有名的小吃,是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落油鑊炸,炸到淺黃色時便撈起,蘸麥芽糖便可吃。
據說,蛋散有段「古。」在舊時候,當每家人都準備好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包「油角」下鍋時,有一家窮人卻窮得沒錢買餡料,男主人望著一堆已經發酵好的麵團發呆,苦思之下得:富人有富人的吃法,我窮也要做,為來年討個好兆頭。沒餡料做就把麵團壓扁下油鍋也行。新年到了,當其他人來窮人家拜年時,窮人拿出那些小長方塊來招呼朋友們,大家都感覺很新奇,品嚐之下:「噢,那些小方塊——酥、脆、入口即化!好吃極了。來年我們也要做,請問這個叫什麼名字?」窮人細想後說:「因為配料有雞蛋,入口即化的特點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後來人們把小方塊改良,加入芝麻、南乳等其他配料,在小方塊中間下一刀,捲起做成麻花似的更加好看。
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會將蛋散、油角、煎堆、笑口棗等有好意頭的東西包在一起,像一個小禮包一樣送給親友。
廣東春節的習俗
年廿四,送灶君
北方有臘八節,廣東沒有,卻有送灶君。傳說這一天灶君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過去一年的種種,所以要供奉美食,尤其是放甜的食品賄賂他,如糖、甘蔗、柑、紅棗,讓灶君多講好話。
年廿五,辦年貨
送灶君後家家戶戶開始辦年貨。以前都是家庭主婦製作賀年糕點食品,例如油角、煎堆、年糕,在製作的過程很謹慎,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所以一般不讓小孩參與。但現在越來越多都是採買年貨了。
年廿九,責年
責年是指買耐放的食物準備在過年期間享用,通常選擇好聽吉利的食品,如蔥、芹、蒜、鯪魚。蔥,芹,蒜都要留根,象徵有頭有尾。這三種蔬菜都諧音「聰明」,「勤力」,「精打細算」,魚則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
大年初一,拜年
年初一,廣東人有吃齋的習俗,這一天不吃葷、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門(直至年初四都不掃地)、忌使用利器等。親友來拜年要拿出各種小吃招待。拜過年後,已婚的長輩會給後輩派利是。
年初二,開年
在這一天的早上,長輩負責切年糕,分配給家中各人吃,象徵開年。而出嫁的女兒也可以返娘家吃開年飯,而開年飯上的各種菜餚都有好綵頭的食材。
年初三,赤口
大年初三「赤口」,也稱為「赤狗日」,大家在這一天會足不出戶留在家。
春節的簡介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