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春節習俗_回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回族春節習俗
開齋節
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其他民族稱其為「回民過年」。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該維修的維修,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佈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綵燈。
早晨八點以後,回族群眾腋下夾一個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民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備有白米、白面、羊肉、油茶、白糖、茶葉等有營養的食品。
對回族來說最重要的節日是開齋節,但春節仍然是回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非常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回民依然保留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春節習俗。
掃塵
「掃塵」也在這個時候拉開序幕。掃塵就是打掃家裡的塵土。選個晴好的天氣,把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要打掃一遍。每到這個時候,就要起個大早,把傢俱該搬得搬出來,該遮的遮上。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來。讓屋裡空徒四壁,好拿著大掃帚在牆上,屋頂揮來揮去,把一年的塵土都打掃乾淨。
吃餃子
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裡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請阿訇
回民大年三十不貼春聯,除夕夜也不放鞭炮,請阿訇則是大多數家庭必做的事情,由於一個村裡一般只有一所清真寺一個阿訇,很多人也會選擇把請阿訇的事情放到年後。(阿訇,意為「教師」、「學者」,回族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稱呼,是全面執掌清真寺教務工作的穆斯林,重大節日有的回民會請阿訇到家裡誦經祈禱,回民家中紅白喜事常邀請阿訇來主持料理,也負責屠宰回族各家反芻動物等。)
回族春節食俗
回族人正月初一的早晨吃小米蒸飯米飯和燉合菜,所謂的燉合菜就是將前一日燉好的牛肉,再加上白菜、粉條、木耳等等放入鍋中燉熟,有點類似於東北的酸菜燉粉條。大年初一的中午蒸包子,一般有肉餡兒和素餡兒兩種,晚上要吃麵條或是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其他少數民族的春節習俗
蒙古族
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 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
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 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
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