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谷雨的氣候特點和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谷雨節氣

關於谷雨的氣候特點和習俗

節氣特點

氣候特點

谷雨的天氣最主要的特點多雨,有利於穀物生長。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是說谷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谷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養生中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同時由於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谷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籐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節氣推算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0.1,20世紀=20.888。

舉例說明:2088年谷雨 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民間習俗

傳統民俗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於谷雨節。在中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谷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易名為漁民節。由於谷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谷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舊時,山西臨汾一帶谷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蠍」。陝西風翔一帶的禁蠍咒符,以木刻印製,可見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蠍子逞威風。神雞叼一嘴,毒蟲化為水……」畫面中央雄雞銜蟲,爪下還有一隻大蠍子。畫上印有咒符。雄雞治蠍的說法早在民間流傳。神魔小說《西遊記》第五十五回,孫悟空豬八戒敵不過蠍子精,觀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讓孫悟空去請昴日星官,結果馬到成功。昴日星官本是一隻雙冠子大公雞。書中描寫,昴日星官現出本相——大公雞,大公雞對著蠍子精叫一聲,蠍子精即時現了原形,是個琵琶大小的蠍子。大公雞再叫一聲,蠍子精渾身酥軟,死在山坡。山東民俗也禁蠍。清乾隆六年《夏津縣志》記:「谷雨,硃砂書符禁蠍。」「禁蠍」的民俗反應了人們驅除害蟲及渴望豐收平安的心情。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

南方谷雨摘茶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北方谷雨食香椿習俗,谷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陝西白水縣谷雨祭祀文祖倉頡習俗,「谷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價格比較經濟實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遜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中國茶葉學會等有關部門倡議將每年農曆「谷雨」這一天作為「全民飲茶日」,並舉行各種和茶有關的活動。

民族習俗

祭海:谷雨時節海水回暖,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谷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節也叫作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舊時海邊,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走谷雨: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祭祀文祖倉頡:自漢代以來,陝西白水縣谷雨有祭祀文祖倉頡的習俗。傳說中,倉頡創造文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谷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谷雨」節。此後每年谷雨節,附近村民都要組織廟會紀念倉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