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芒種的習俗有哪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芒種節氣

關於芒種的習俗有哪些

關於芒種的習俗——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關於芒種的習俗——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關於芒種的習俗——嫁樹

芒種是農忙季節,在山西榮河開始收穫大、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說:「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節氣,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而在河北鹽山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關於芒種的習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關於芒種的習俗——送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閱讀延伸: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時太陽到達黃經75°。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我國古代將芒種節氣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乾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乾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於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