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最具特色的端午節粽子推薦
端午節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最具特色的端午節粽子推薦
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食品,農曆端午節前後上市。由於各地的口味和飲食習慣不同,粽子的用料和風味也因地而異,各有特點。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嘉興粽子
浙江嘉興的粽子,最早來自湖州,後來逐步發展,具備了自己的特點。這類粽子矮壯長方(象枕頭),有鮮肉粽、豆沙棕、八寶粽、雞肉粽等品種,選料精細,調味講究。例如鮮肉粽(又稱火腿粽),採用上等糯米用醬油拌和,再把鮮腿肉切成小塊,用糖、酒、鹽等調配成餡。裹紮時,用兩塊瘦肉夾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脂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
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緻,正面是方的,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蓉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餡粽。粽子用荷葉包裹,大的每隻重500克左右。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目前城市供應的大多是糯米粽,但在廣大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少數是粘高粱米棕。大黃米粽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粘韌而清香,別有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為餡,少數也有採用果脯的。
寧波粽子
浙江寧波粽子也很有名,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代表品種是鹼水粽,糯米中加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紮,煮熟後糯米變為黃色,淡雅而獨特,蘸白糖吃,清甜爽口。
陝西粽子
蜂蜜涼粽子是陝西特產,陝西除了涼皮肉夾饃,當地的粽子也非常有特色。蜂蜜涼粽子做成菱角的形狀,既不包粽葉,也不在糯米裡添加其他餡料,煮熟以後,先用線或刀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然後在澆上蜂蜜或糖漿,待粽子冷卻晾涼,此時再吃,香甜可口。
四川辣粽
辣粽是四川特有的粽子,不得不說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口味。辣粽口味麻辣,主要以糯米和臘肉作為材料,粽子包好之後在鍋裡蒸煮,煮熟之後就可以品嚐了。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又叫「筒粽」。吃粽子的傳統由來已久。粽子花樣品種也多種多樣。從粽子的製作與食用看,粽子是我國南方民族的傳統食品,也是南方傳統的祭品,以「集」祭神的習俗,在杯南稻作區源遠流長,粽即集類食品。荊楚地區很早就有了裹飯祭水神的風習,據南北朝的《拾遺記》記載,周昭王溺死於漢水後,人們在水邊立祠祭祀,暮春上祀之日,「楔集祠間,或以時鮮甘味,采蘭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結五色紗囊盛食」。
東漢末年,人們就已經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為水中含有鹼的成分,用煎葉黍米包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I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唉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雜粽,就是人們在包粽子的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多種輔料,品種增加了很多。當時,粽子還被人們用作交往的禮品互相贈送。
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代時,粽子品種豐富,《歲時雜記》說,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筒粽、丸子粽等,還有「蜜餞粽」,即把果品加進粽子裡。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改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粽子不僅自吃,還要貝曾送給親戚朋友。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浸粽葉、包粽子。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以北京棗粽為代表;南方則有豆沙、火腿、鮮肉、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九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