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就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被無道的楚平王所冤殺,後來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吳國富國強兵,並且助吳伐楚,五戰而攻入楚國首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屍三百,以報父兄被屈殺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國更加強大,攻打越國,一舉取得勝利,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此時的吳王夫差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開始驕傲自大起來,聽不進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議他徹底消滅越國,以絕後患,夫差非但不聽,反而輕信陷害伍子胥的讒言,逼迫伍子胥自盡。伍子胥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隨後便拔劍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傳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紀念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紀念介子推

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記載,端午節系為紀念先賢介子推。介子推是寒食節與清明節由來傳說的主角,可有人認為端午節的由來也與他有關。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詞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 邊貢《午日觀競渡》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 杜甫《端午日賜衣》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 吳文英《澡蘭香·林鍾羽淮安重午》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正是浴蘭時節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