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古代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有關古代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古代中秋節的來歷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綵,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中秋歌曲

歌曲:城裡的月光

歌手:許美靜

提到月亮,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這首《城裡的月光》,在城市裡能保持內心的恬靜去欣賞月光似乎在現在來看是一件無比奢侈的事情,但每每聽這首歌都能讓人回歸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這首歌其實是由陳佳明作詞作曲的經典之作,原唱為新加坡女歌手許美靜,收錄許美靜第二章個人專輯《遺憾》中。另外,如王菲、Tank等歌手,也曾翻唱過這首歌。歌曲的粵語版名為《月光光》,由林夕填詞,依舊由許美靜演唱。齊秦也在重新編曲後全新演繹這首《城裡的月光》,靜靜的夜晚,中國風的旋律,讓月亮也如此皎潔。

歌曲:moonlight shadow

歌手:瑪姬·賴利

《Moonlight Shadow》是一首由多樂器演奏家邁克·歐菲爾德譜寫和演奏的英語流行歌曲,歌曲發行於1983年5月,並收錄於同年發售的專輯《Crises》中。歌曲人聲由和邁克·歐菲爾德於1980年相識的蘇格蘭歌手瑪姬·賴利錄製。這是歐菲爾德最成功的單曲,其排到了歐洲多個排行榜榜首。而小編第一次聽到的是Groove Coverage版本,聲音略帶些性感的小毛邊,很有韻味,而Dana Winner的版本更加清新脫俗,筆者已經開始單曲循環,一起聽聽看!

歌曲:白月光

歌手:張信哲

《白月光》是張信哲專輯《下一個永遠》裡的一首情歌,由日劇作曲大師松本俊明以月光為靈感來源而作,是松本俊明繼《Everything》之後,又一感動人心的經典力作,也是張信哲的經典情歌之一。《白月光》充滿溫暖、單純卻又古雅的民謠曲風,搭配動人優美的電影配樂式絃樂編曲,每個人心裡最壓抑的傷,都在張信哲充滿感情的純淨嗓音中,全然釋放出來。借《中國好聲音》正火之時,來聽聽那英組夢想導師的經典之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