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過重陽節_過重陽節的原因
過重陽節的原因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遊》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則始於唐代。此後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宮廷、民間都會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唐代的許多大詩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等,都留下過關於重陽節的詩篇。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風俗
幾千年來,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主要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當然,在1989年被定為老人節後,增加了秋遊賞景、臨水玩樂、登山健體等內容。
1、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2、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4、吃重陽糕:與登高相聯繫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5、飲菊花酒: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
重陽節有登高祭祖的傳統習俗,加之遇上秋天乾燥季候風,乾爽清涼的天氣適宜外出活動。,重陽前後天氣晴朗乾燥,長時間在戶外更容易出現鼻咽乾燥、乾咳、皮膚乾燥等症狀,必須及時補水潤燥,建議朋友們無論是登高,還是出外秋遊,都需要注意「補水」。
重陽節飲食習俗
★吃牛肉
全國各地重陽節也有吃牛肉的習俗。作為溫性食品老年人在秋季食用正當時。營養師告訴大家,新鮮的牛羊肉為溫性食品,在秋季食用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滿足人們「貼秋膘」過寒冬的願望。
★喝花茶
清茶。吃的東西太多了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消化過濾腸道,只有茶,健康,綠色飲料。
★吃重陽糕
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陞的含義在裡面,比較吉利。
在重陽節的前兩天,人們紛紛用麵粉蒸糕,糕上插著彩色的小旗,點綴著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或者做成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名為「獅蠻栗糕」,這都是南宋時期臨安(今杭州)的風習。這些栗糕,恰是「我輩合登高時攜帶的佳點。」
北方的重陽糕,以發面花果蒸糕最為著名(又名發糕)。發面蒸糕是將麵粉發酵後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熟後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均在面糕上面,並呈饅頭狀。發面的重陽糕,松甜軟糯,十分味美。
在我國有些地方至今還留存著這樣的風俗:到了重陽時節,已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送重陽糕,一般是兩個大的,九個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北方農村流傳的「中秋剛過了,又為重陽忙,巧巧花花糕,只為女想娘」的民謠,正是反映了這個風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