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過年吃魚的習俗
過年吃魚的起源
起源於原始崇拜魚。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憂鬱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飾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讚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祖國地域廣闊,民族風俗各異,過年食魚美饌紛呈。朝鮮族人春節家宴,愛食「明太魚」,祭祀林明太(古時,他發現一種魚,幫同胞度饑荒之災)。傣族人食竹燒魚,從江裡撈鮮魚,開膛破肚,把豬肉和佐料塞入魚肚內;砍來一節毛竹,劈開縫夾住魚,放火堂裡慢烤,待魚香、肉香、竹香飄逸出來,用手撕著吃,意味著來年「紅紅火火,有好運」。侗族人大年初一,從魚塘裡撈數條鮮魚,煎、炸、燒、燉擺滿一桌,香氣四溢,預祝新年吉慶有餘。苗族人過年吃五香魚,把魚去腸臟後切成小塊,用醬油、鹽浸泡,晾乾入鍋油炸;趁熱又浸泡在白糖、米酒、生薑汁的湯水裡,晾乾入鍋不防水,再放白糖、芥末、火燎鍋生眼,魚出焦香味,食之口齒生津。這道魚菜,甜、鹹、焦、香五味俱全。
黑龍江的少數民族人,大年初一到親友家拜年,主人要擺魚宴熱情待客;有酸辣風味的「踏拉長」(生魚)、香味酥脆的「炒魚毛」和鮮美透明的「大馬哈魚子」,令客人讚不絕口。重慶的「來鳳魚」,早已馳名中外;每年春節,中外遊客品嚐這道魚肉細膩、湯百味濃、既辣又酸的「來鳳魚」。意味著「龍鳳呈祥」。四川綿陽人過年,喜吃名菜「活吃熟鯉」。這道魚菜經名廚師「炸溜」之法精製,觀之,咀張鰓動,活靈活現;食之,肉香細嫩,鮮味十足。入食者,先要舉杯把酒倒入魚咀,魚鰓則動得快,咀也張得大,真是妙趣橫生,倍增節日氣氛。在南方的一些地方,還有「止酒魚」的習俗。招待客人可上數十道菜,但上魚,主人還是看火候,即客人飲酒快到尾聲,為防飲酒過量,把最後一道菜——魚端上來,客人見魚到了,紛紛舉杯喝乾酒,邊吃魚邊吃飯,皆大歡喜。
各種魚的含義及功效
年夜飯上對於魚的選擇取決於它吉利的名字。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
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意頭,您可以除夕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餘。如果製作一條的話,年夜飯吃終端,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餘,有頭魚尾。
1、鯽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鯽魚油有利於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2、鯉魚,鯉魚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咳嗽、氣喘、胎動不安 、小兒驚風、癲癇等病症。此外,吃鯉魚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別好。
3、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
4、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其所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於抗癌。
5、黑魚,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腎等功能。
6、草魚,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風等功能,是溫中補虛養生食品。
7、帶魚,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臟等功能,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
吃魚的注意事項
吃魚的好處不少,但吃法上要保證健康。有關專家建議:
1、吃魚種類盡量多些。鰻魚、秋刀魚等脂肪較多的魚適合烤著吃,吃時可在魚身上擠點檸檬汁;鯉魚、白鰱、花鰱、草魚、帶魚紅燒後風味更好;黃鱔魚、黑魚、鯽魚、鱈魚等本身味道鮮美,適合燉著吃;鱖魚、鰣魚、鱸魚等高端魚肉質細嫩,適合清蒸,保持原汁原味;金槍魚、真鯛、三文魚等海水魚可以生吃,但要確保新鮮、安全。
2、少吃或不吃魚頭。2013年,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發現,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為安全起見,最好少吃魚頭。
3、魚子不適合「三高」人群。富含卵磷脂的魚子由於膽固醇較高,「三高」人群最好少吃。此外要提醒的是,由於魚子外有一層膜,常會「穿腸而過」,營養並不容易被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