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的由來及風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小寒節氣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由來及風俗

小寒簡介: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在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是最低的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同時,有同名作詞人小寒.

小寒的歷史由來: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時為小寒(slight cold),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雲.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小寒時各地習俗:

小寒時各地習俗: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小寒時各地習俗: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小寒時各地習俗:民間習俗臘八粥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小寒時的中醫養生: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 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鳙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