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與臘八節的關係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古人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臘的本義是「接」的意思。古人取新舊交接的寓意。臘,也指一種祭祀活動。每年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與臘八節密切相關的還有臘日節。
在末代,臘八節與臘日節還是兩個不同的節日,臘八節作為一個佛教節日,節期為十二月初八;臘日節則於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末代以後,臘日節逐漸衰落,而臘八節的影響則不斷擴大,日益世俗化。後來,因為兩個節日都在臘月。人們漸漸地只過臘八節,不過臘日節了。至清代,臘八節已被明確定於十二月初八,並且臘日節的一些活動,如祭祖、擊鼓驅疫等,也融入臘八節中。
臘八節成為年終的祭祀性節日。
這個祭祀節日有三層意義,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並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酬謝他們一年之中為農業所做出的種種功勞。
三是人們終歲辛勞,此時農事已息,借此遊樂。祭祀活動多在宗廟、家廟中進行。也有的在郊外進行,祭祀對農業起著重要作用的神靈。直至今日,一些鄉村仍在沿襲著這種習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古代民間在小寒季節裡有一套體育鍛煉方式,如踢毽子、滾鐵環、跳繩、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
小寒之中醫養生
如果遇到下雪,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蹲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墉魚、蟋魚、蝦、海參、淡菜、蠟、酒等。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工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古老的食俗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小寒之食俗
廣東小寒食風俗是吃糯米飯。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炯羊肉的好時節。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於小寒食用的食療方:
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
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於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餅,有補腎御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干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素炒三絲,可健脾化滯,潤燥。
西紅柿粥,可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座瘡的人可長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