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知識 大寒時節應該如何養生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大寒節氣

二十四節氣養生知識 大寒時節應該如何養生

論二十四節氣之大寒如何養生

大寒養生多喝粥

冬季喝粥暖胃暖心,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還可祛病養生,比如腎虛勞損、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虛寒症人群,可以喝羊肉蘿蔔粥,待羊肉將熟時,取出蘿蔔不要,然後再將米放入羊肉鍋裡,早、晚餐溫熱服食,可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但牙痛、喉痛、便秘、尿痛者等熱盛症者不宜食用。

大寒養生多喝湯

今年的大寒正處於三九之後、四九之中,是氣溫最低時段。糯米味甘,性溫,具有御寒滋補的功效,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後加點白糖,可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大寒養生保暖滋陰潤燥不可少

大寒期間養生的另一個重點在於滋陰。大寒節氣,正是一年之中最乾燥的時期,白天平均空氣濕度一般低於50%,有時室內甚至只有30%左右,很多呼吸系統有「老毛病」的人經常會有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咳痰不淨的感覺。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則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

大寒養生睡前泡泡腳

大寒養生建議睡前養成熱水洗腳或泡腳的習慣。「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熱水或藥湯先泡泡腳,以達到暢通血脈、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尤其是對那些經常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臨睡前更應熱水泡腳。

大寒養生多運動

在冬季,運動鍛煉是養生的精髓所在。因為這也是有老話的。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在「大寒」節氣裡,氣候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所以如果要運動的話,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戶外鍛煉。由於戶外氣溫比室內低,人的韌帶彈性和關節柔韌性都沒有之前的靈活,為避免造成運動損傷。專家建議冬天在運動前先要做一些運動前的熱身準備。

脾胃虛寒者大寒節氣不宜吃什麼

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洩瀉者勿入。」

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鹹,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繡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云:「脾虛洩瀉,法鹹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

《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洩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田螺

性寒,味甘鹹,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蚌肉

性寒,味甘鹹,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鹹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洩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