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究竟代表著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立春節氣

立春節氣究竟代表著什麼

立春的意義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開始的節氣。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全國各地。

黃河中下游土壤解凍日期從立春開始;立春第一候應為「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為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

立春之初,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我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

即使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立春習俗

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抬進城後,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穀,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打春

據專家介紹,立春這天,民俗信仰祭祀芒神,即勾芒,它是東方之神,春天之神,草木之神,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和萬物的滋長。這種祭祀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祈求農業的豐收。

有關專家介紹說,立春之日民間有「鞭春」「打春」的習俗,就是鞭打春牛,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

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京都風俗志》一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後,「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徵。

迎春

由於是春天的開始,我國民間都把立春作為節日來過,稱為立春節,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專家介紹說,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歷史悠久,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出現。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最初的活動很隆重。文獻中有很明確地記載: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

那麼為什麼要在東郊迎春呢?因為當時祭祀的勾芒是主管農時的,稱芒神,傳說他居住在東方,所以就將祭祀的活動定在了東方。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當受重視的。

咬春

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

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拼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用來卷菜吃。

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的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蔔。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裡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氣候特點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