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為什麼要吃梨 揭秘驚蟄民俗文化
問:驚蟄為什麼吃梨?
答:驚蟄吃梨可潤燥。
驚蟄是立春之後的另一個節氣,天氣開始轉暖,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開始甦醒,而農耕時期驚蟄一到農民就開始準備春耕了。這時人們要開始在飲食上進行調整,才能讓身體適應接下來的勞作。所以傳統的飲食習慣中,有驚蟄吃梨這一習俗,因為吃梨可以潤肺健脾,滋陰清熱,有益於身體健康。
驚蟄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仍然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咽痛音啞,加之一些細菌、病毒開始活動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現咳嗽、咯痰等症狀。梨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食用時可採取生梨去核去皮後搾汁、生梨去核後蒸熟、切片後與冰糖、銀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川貝燉梨對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因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對於脾胃虛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驚蟄為什麼吃梨
1、民俗傳承
梨,唯一在二十四節氣(驚蟄)中佔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稱梨為「果宗」。現在我們吃梨,通常是洗淨就吃。但在古時,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著吃的。無論生吃或熟食,驚蟄日吃梨,是一種寓食於節的民俗傳承。
2、天氣因素
驚蟄時期,天氣明顯變暖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效果。早上起來或飯後,一人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乾、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有的家長藉機還要給子女們講一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3、吃梨寓意
驚蟄吃梨主要是北方的民間習俗,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而在北方,山西梨的名氣最大,並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而且每年驚蟄時期,山西地區還會舉行傳統的梨花廟會,據碑文記載起源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還有唐代梨樹存活至今者數株。
4、吃梨由來
關於驚蟄吃梨的起源,無法考證,但是祁縣民間卻有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倣傚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