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哪些來歷和傳說的故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春節有哪些來歷和傳說的故事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傳說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習俗

1、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雞日」,古稱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傳統習俗為開門炮仗、拜年、占歲、飲屠蘇酒、聚財。

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狗日」,這一天(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傳統習俗為祭財神(北方)、回娘家。

3、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豬日」,在這一天裡人們習慣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傳統習俗為燒門神紙。

4、正月初四:正月初四是「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傳統習俗為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

5、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是「牛日」,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傳統習俗為祭財神(南方)、送窮、開市。

6、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在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馬會養得很好,傳統習俗為送窮、啟市。

7、正月初七:正月初七是「人日」,傳說女媧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傳統習俗為熏天、吃七寶羹、送火神。

8、正月初八:正月初八是「谷日」,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傳統習俗為順星、放生祈福。

9、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傳統習俗為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要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

10、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石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製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有些地方這天要向石頭焚香致敬。

11、正月十一: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還剩下很多,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

12、正月十二:正月十二搭燈棚,因為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

13、正月十三:正月十三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

14、正月十四:正月十四的民俗活動有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等,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結束了。

15、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中國民俗活動有芳花燈、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