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春節習俗_哈尼族怎樣過春節
哈尼族春節習俗
哈尼族過年習俗:每年要過兩次年。一是十月節,二是六月節。哈尼族曆法以十月為歲首,即「大年」。過年這天,人們走親訪友,求親訂婚。「六月年節」期間殺牲祭祖,開展蕩鞦韆、摔跤、唱山歌等文體活動。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鞦韆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裡都喜歡蕩鞦韆。
十月年
「十月年」長街宴以綠春縣和紅河縣的哈尼族地區最為隆重。綠春縣的長街宴在縣城中心主大街舉行,紅河縣的長街宴以甲寅鄉最特色。紅河縣甲寅鄉是長街宴的發源地,鄉里每年一次的「長街宴」也是盛況空前。每家備辦豐盛酒菜擺到寨中主大街,規模達千餘桌,一桌連一桌,龍頭接龍尾,同吃一鍋飯,同喝一碗酒。
綠春城區都是哈尼族村寨,民風淳樸,長街宴形式古樸傳統,有「天下第一宴」美稱,民族服飾也走向時裝化,鮮艷奪目,亮麗異彩,場面非常熱烈壯觀。綠春曾擺了2041桌,四千多米長,一萬多人共同舉杯歡慶,被上海吉尼斯總部授予「世界最長的宴席」。
長街宴這一天,出門在外的哈尼人不論離家多遠,都要爭取趕回來。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長街宴的,按照規矩,每家都要出一桌席,一個人。也就是說,每桌只有一位是本鄉本地主人,其他的位置要留給客人。
在鑼鼓喧天的熱鬧氣氛中,人們根據不同的年齡、興趣與愛好自願組合就座。這時鑼鼓止息,鑼鼓手端鑼抬鼓逐桌接受人們敬酒獻菜。接著,由一對姑娘代表眾人向老奶奶們一一敬酒。婦女先開吃,爾後男人才舉杯動筷。一連幾個小時的街心酒宴,溫馨和諧、喜氣洋洋,笑語歡歌不絕於耳。
當夜幕降臨時,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們隨著鑼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們漸漸離去,那些情侶們則走向棕櫚林、金竹叢中……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節叫「庫扎扎」,時間為夏歷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個歡樂的節日,紅河地區稱「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節期三至六天。節日裡,以村寨為單位殺牛祭「秋房」,牛肉各戶分回祭祖,青年們聚集在一起「蕩鞦韆」、摔角、狩獵、唱山歌,盡情歡樂。
哈尼族春節故事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幾個月,後來,太陽和月亮傳授給哈尼人分月的辦法,在人間栽了一棵年月樹,一枝樹幹算一個,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從此,就在六月過「庫扎扎」。又說,過去有七個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個磨伙,她們輪流玩耍,把站在樹上的小鳥也逗笑了。鳥兒歡樂地唱起歌來,歌聲感動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給了人間……人們懷念七仙女,每年過「庫扎扎」時都要打鞦韆。
內地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也過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節日。正月年過三至五天,有條件的人家殺豬祭祖,初一吃湯圓,親友之間互相宴請。端午和中秋節大體同漢俗。
過節分三天進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殺一頭牛祭龍神,把祭龍的牛肉分給各戶。六月二十四日,人們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殺一隻雞,父母給子女們叫魂,先由寨外叫進屋裡,叫魂的範圍很廣,日常生產勞動所到之處都要叫到。
野獸嚇著,雷響驚著和跌倒過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讓魂在受驚處躲下。認為叫過,人的身體會強壯起來,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著簸糞,用干蘆葦或易燃的樹條紮成火把,點燃後從家裡往外攆,把災難和鬼怪邪魔攆出去。然後把火把綁在樹上,求火把神護佐莊稼和牲畜成長得好,不遭蟲災,不得病。
哈尼族的飲食文化
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主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人喜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並以此為主食的上品。
不論平時或節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擅長利用當地土特產原料醃製鹹菜、烹製肉類及各種風味菜餚。如白旺是用凝固的家禽血塊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鹽、辣椒、和生肉製成的。
飲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飲用的酒多是自家釀製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釅茶的方式。即先用銅壺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將水燒沸,然後再放入茶葉煨煮,待再燒開時飲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飲一道。西雙版納的僾尼人都喝鮮茶,茶葉都是現喝現采的老葉。
有的甚至是帶枝的老葉。燒茶時先將鮮茶用火烤至微黃或焦糊,然後投入沸水內,煮沸即可飲用,鮮茶有一種苦澀味,但能消暑解渴。
哈尼族過去認為火是家庭的生命,對火很敬畏,必須保護火種長久不息。每家都有數個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僅要煙火不斷,而且每個火塘的用處也不能弄混。一般一個火塘煮小鍋飯、炒菜用;一個火塘支有蒸鍋,專門用來蒸制食品;還有個火塘只煮豬食,從不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