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新加坡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新加坡過春節的習俗

  最喜慶之撈魚生

撈魚生是南洋一帶的漢族民間風俗,應該也算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獨特的慶祝新年的方式。

「撈魚生」是以生魚條(或者使用三文魚等等可以生吃的魚肉條)為主食材,搭配醃姜絲及各種有顏色的蔬菜絲及水果絲,如青紅椒、西芹、紅白蘿蔔絲及柚子肉等。「一堆堆」蔬菜絲,以達到七彩繽紛、色澤誘人為目的,預先排列在一個大圓盤上,然後灑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

當圍在圓桌的家人(或朋友、同事等人)準備好,要舉筷子進行「撈生」時,再淋上特製的醬汁(通常含有麥芽糖及酸柑汁等等)。然後一個人發號施令,大家就開始以筷子將大圓盤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夾起,一邊夾高還要一邊說:「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把魚生盤中的材料夾得愈高,聽說來年就會賺得越多,在新的一年中更容易實現心願。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會說各式各樣的賀年詞句,如萬事如意、一帆風順等等。

最吉利之蘆柑禮袋

走親訪友免不了兩手的禮品盒,是以也常常苦惱於禮物的選擇。而在新加坡,無論怎麼糾結,有一樣禮物卻是少不了的——蘆柑。

蘆柑在新加坡的傳統習俗裡像征著吉利。拜年時,備上倆蘆柑置於禮品袋中,看上去顯得格外喜慶。將這禮品袋贈予主人家,就是表達對於主人家的祝福之意。而臨別之際,主人家往往也會回贈兩個蘆柑,以表示將這一份祝福同樣分享給對方。是以蘆柑禮袋是新加坡過年時最平常卻也最吉利的習俗。

最熱鬧之China Town(牛車水)

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車水,據說是因為當年人們多用牛車拉水才有了這個名字——自是早早就熱鬧了起來,尤以賣對聯和門神的店面最為紅火。人們喜歡各式的門神保平安,也喜歡各種含義的對聯表祝福,還有大大的「福」字,樂呵呵的財神爺。偶爾,牛車水上還會出現幾盞特色的熱帶菠蘿燈,更是韻味十足。

新加坡春節必備年餅

1 蜂巢餅

過年必吃的年餅之一就屬蜂巢餅了,因為外型像蜂窩一樣而因此得名,用特定的模型,沾了加了糖的麵糊後放入鍋油炸,待脫模後炸至酥脆就完成了,看似簡單卻也非常考功夫,尤其在四季如夏的東南亞國家,這些華人新年才會出現的年餅更顯得珍貴,過年在家的時候抱著邊吃邊看新年特備節目,兩三下解決一桶是常有的事啊。

2 蛋卷

亦稱加必糕、娘惹雞蛋卷,從峇峇娘惹時代傳給華人的製作方法,反而在華人新年裡發揚光大,充滿蛋香味的蛋卷除了捲筒狀還有扇形的,在許多華人眼裡依照是個古早味的必吃年餅!

3 黃梨餅

身處熱帶國家,黃梨隨手可得,不像台灣的鳳梨酥,這裡的黃梨餅比較小,黃梨內餡偏酸,純粹加了糖的黃梨保留了其熱帶水果原始的味道,包裹在加了奶味的酥皮裡,華人新年糕餅Top 3絕對榜上有名。

新加坡春節好去處

聖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著名的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全身潔白光滑,尖頂直插雲霄,早在1823年,萊佛士就選定的地址來建設教堂。1834年,聖安德烈教堂舉行了奠基禮。1837年落成並開始使用。可是這座教堂命運多舛,剛建成的十幾年裡就遭遇了兩次雷擊的破壞,在1852年到1856年期間經歷了關閉、重建。1862年,在羅納德麥佛森(Ronald Macpherson)設計下,重建完成。當時為了節省建設的成本,上校採用了具有特殊建築技術的印度籍的囚犯來建設教堂。他們運用了印度人採用的建築技術,把石灰、貝殼、糖和蛋白調和成糊狀,再摻入水和椰子殼,製成了石膏原料,將這種石膏原料塗在教堂的外觀。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石膏,才能讓聖安德烈教堂歷經百年的風吹雨打,仍然光滑潔白。為了表彰羅納德麥佛森(Ronald Macpherson)的貢獻,特別建設了西翼門上的彩繪玻璃窗和草地上的紀念碑。在教堂的南側,設有小型的遊客中心,遊客可以通過有關教堂歷史的圖片、文字和錄像來瞭解教堂。

聖淘沙島以前是漁村和英軍的堡壘基地,直到1967年,新加坡政府把它收回並將它建成一個度假勝地。跨海大橋連接了聖淘沙島和新加坡本島。聖淘沙距離新加坡本島才半公里。

新加坡動物園Singapore Zoo不僅是小朋友的樂園,還是大朋友的天堂。這裡彙集了300多個品種約3050只動物,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喜歡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