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養生講究有哪些_小滿養生方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小滿節氣

小滿養生講究有哪些_小滿養生方法

小滿養生講究

飲食養生

飲食方面,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另外,小滿後不但天氣炎熱,汗出較多,雨水也較多,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蔔、西紅柿、西瓜、山藥、鯽魚、草魚、鴨。

起居養生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則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

情志養生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此時可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如下棋、書法、釣魚等怡養性情,同時也可在清晨參加體育鍛煉,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

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當然也可配合藥膳進行調理,還可以常飲些生脈飲以益氣生津。

小滿節氣飲食

飲食原則

小滿時節適宜「吃苦」「嘗鮮」

小滿「苦菜」當令

小滿吃苦菜

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周書》中,即有「小滿之日苦菜秀」之說。營養專家說,苦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可清熱、涼血、解毒,對癤腫、吐血、鼻出血、便秘、感冒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小滿見「三鮮」

黃瓜、蒜薹、櫻桃

中醫認為: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入脾、肝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祛風勝濕、嫩白皮膚、去皺消斑的功效。」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營養科主任專家重點「品」櫻桃。櫻桃可

營養肌膚,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病,防癌抗癌;其富含胡蘿蔔素,有助於維持正常視覺功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並預防呼吸道感染和腹瀉。

小滿應季吃桑葚

含有高效抗氧化功能

常食桑葚,可營養肌膚、延緩衰老、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改善白內障及糖尿病性失明者視覺功能;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保護心血管功能,預防動脈硬化。適用於貧血、自汗盜汗、鬚髮早白、眼目昏花、遺精„„

勿食生薑易傷陰

助火生熱品不宜多食

小滿時節,由於熱與濕的特點較為明顯,因此,一切影響陰津、助火生熱的食物均不宜多食。如:生薑性溫燥,易傷陰,故不宜多食。對於體內有實熱,或患痔瘡、高血壓的患者尤須忌食;石榴易於助火生痰,不宜食用,患有便秘、尿道炎、糖尿病的患者不宜多吃。

小滿養生方法

小滿養生要注意「防熱防濕」

宜健脾祛濕

脾主運濕,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餘的濕氣運化出去。所以,此時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健脾祛濕上。

防熱病濕疹

此時天氣悶熱潮濕,為皮膚病發作提供了條件,易引發腳氣、濕疹等疾病。因此,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同時注意衣物材質的選擇„

按揉足三里

取足三里穴時,應當膝屈曲,外膝眼向下4橫指,旁開脛骨前脊1橫指處;豐隆穴為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脊外2橫指處。

忌心神不寧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

午睡勿貪涼

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規律,適當增加午睡時間,以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

小滿養生要注意「防熱防濕」

小滿過後,天氣逐漸炎熱起來,雨水開始增多,預示著悶熱、潮濕的夏季即將來臨。此時,大自然中陽氣已經相當充實,也處於一個「小滿」的狀態。根據此氣候的特點,此時養生的重點是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

小滿艾灸

夏季養生重養心

因夏季屬火,又因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所以,夏季的炎熱最易干擾心神,使心情不寧,引起心煩。而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會加重心的負擔,誘發疾病。

因此,夏季養生重養心。小滿過後,雨水多起來,天氣悶熱潮濕,中醫稱之為「濕邪」。由於人體的脾「喜燥惡濕」,此時出汗水分丟失較多,受「濕邪」的影響最大,脾胃消化功能會較差,一些夏季疾病會隨之而來,例如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等,中醫叫做「濕邪中阻」。因而,小滿艾灸需要健脾化濕,所以中脘、足三里、隱白、公孫、脾經胃經的穴位就是這時主要選擇的穴位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