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至是多少號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夏至節氣

今年夏至是多少號

夏至是多少號

6月21日 12:24:06,農曆五月(小)廿七。

古代描寫夏至的詩詞

盛夏烈日炎炎,人們也文思泉湧。有關「夏至」的節氣聯造語自然,精巧別緻,如「夏至有雷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有的謎語,謎面是「夏至」?打一成語,謎底——地久天長。其實,「夏至」真與成語「杯弓蛇影」有緣。

漢代

漢朝應劭在《風俗通》中記載:「杜宣夏至日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飲。酒後胸腹痛切,多方醫治不愈。後得知壁上赤弩照於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後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夏至」也是詩人們的詠吟對象,唐朝權德輿《夏至日作》,「璇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唐代

唐代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宋代

宋朝張耒《夏至》詩:「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干雲樹,安得保芳鮮。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由於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現代

現代左河水《夏至》詩曰:「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知了不知耕種苦,坐閒枝上唱開懷。」

這首七言絕句詩言簡意賅,表達了在夏至節氣典型的天體、氣候、氣象及動物變化狀況。

夏至怎麼防暑

夏至後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舊時在這時多驅鬼以求安,同時也講究中午歇晌,講究吃補食。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防暑。儘管如此,夏天對人體的消耗也是較大的,因為吃不好、睡不實,受到炎熱的煎熬,因此稱為枯夏。北方有一個風俗,即定期為小孩稱體重,看看他的體重是否增加或減少,以觀察兒童的生長情況。

其次是利用防暑工具,例如有雨傘、扇子、涼帽、涼席、竹夫人等等。

扇子起源很早,先為農業生產的揚谷工具和煽火用的廚具,後來才加以改進,變成防暑驅熱的涼具,再演變為戲曲用具。周代就有扇風取涼的羽扇,馬王堆漢墓出土了長柄扇。民間的扇子因地而異,有芭蕉扇、蒲扇、羽扇、絹扇等,唐代以後才出現了紙制折扇。

古代的臥具則普遍利用各種纖維質料製成的涼席,如葦席、籐席、竹蓆、象牙絲編製席(製法起源於漢代,盛行於明清,成品十分奢華)等。古代流行的瓷枕,也是一種防暑臥具。也有用竹枕的,即稱竹夫人,又稱百花娘子、竹姬、青奴。在《吳友如畫寶》中有一幅「竹妖入夢」圖中,就繪有一男子臥於床上,抱著竹夫人入夢鄉的情景。由於夏天白天長、炎熱,入夜又難眠,各地都提倡睡午覺。此外,人們也喜歡在夏天裡游泳、婦女兒童戲水、養金魚、叉魚、釣鱉、捕蛙、捉魚、捉鱔魚、夏獵等活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