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節是立秋節嗎
七月節是立秋節嗎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
立秋節的活動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折疊食秋桃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
秋桃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折疊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摸秋夏歷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按照傳統風俗,是夜瓜豆任人採摘,田園主人不得責怪。姑嫂歸家再遲,家長也不許非難。
立秋注意事項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立秋後,綠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暫且「歇歇」,脾胃虛寒的人勿吃冰鎮西瓜,待在空調房時肩頸、肘膝關節處也該「捂」起來。楊浦區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消化內科博士陳英群解釋,綠豆和百合都是性寒食物,酷暑時喝綠豆百合湯尚可,但過了立秋,對於脾胃虛寒者來說,兩者結合就「太涼」了,不妨將綠豆與薏米組合,切莫過於貪「涼」。
進入農曆七月半處暑節氣時,天氣依然炎熱,但此時起居上要有 「保暖」的意識,雖然不用過早添衣,但像肩頸、肘膝關節處需要蓋捂一下,在空調房裡尤其馬虎不得。一些市民喜歡從冰箱裡直接取出冰鎮西瓜、冰飲食用,陳英群主任提醒,這個時候尤其是老人、小孩和婦女應格外注意,不能貪涼,以免引發腸胃不適。民間有「秋瓜壞肚」的說法,瓜類大多屬於陰寒性質,老人、小孩和腸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吃壞肚子。陳英群主任介紹,秋季「天人相應」繼之會出現「秋燥」徵象,表現為口乾咽燥、乾咳、皮膚干癢、大便秘結等。
此季宜多食新鮮果蔬,香蕉、梨、胡蘿蔔、蓮藕、荸薺等均可養血潤燥,提高抗秋燥、防病的能力。古時也有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的抗秋燥飲食良方,陳英群表示,早上喝些鹽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實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錯的養生秘方,在立秋後尤其適合,是當季美容養顏、潤腸排便的簡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