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國家法定節日嗎_中秋節是不是法定假日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中秋節是國家法定節日嗎_中秋節是不是法定假日

中秋節是國家法定節日嗎

從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入了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行列,我們又多了三天小長假

中秋在10月4日(星期三),為國家法定假日。與國慶節連休8天,即從10月1日至10月8日,放假8天。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一: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綵,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的習俗二: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

中秋節的習俗三:分享、饋送「團圓餅」

中秋節令食品是月餅,月餅在民間稱為「團圓餅」。中秋時節正是收穫的季節,人們為了加強家族、社會成員之間的聯繫,互相饋贈禮物,月餅就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信物與吉祥的象徵。

月餅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蘇東坡曾有詩贊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從文獻記載看,當時的節物重在賞新,如嘗石榴、棗、栗、桔、葡萄等時新水果,飲新酒等,有「秋嘗」的意味,還沒有將月餅作為重要的節令食品。以月餅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風俗大概始於明朝。

中秋節的習俗四:家人團聚

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

因為家族生活的關係,中國人有很強的家族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繫,從而較早形成了和睦團圓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員的團聚成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節日就為民眾的定期會聚提供了時機。在傳統年節中都不同程度地滿足著人們團圓的要求,如除夕的「團年」、重陽的聚飲等。中秋為花好月圓之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們由天上的月圓聯想到人事的團圓,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視為特別的「團圓節」。宋人的團圓意識已與中秋節令發生關聯,前述宋代城市居民闔家共賞圓月,就是體現了這一倫理因素。

中秋節的習俗五:祭月拜月,慶祝豐收

唐宋時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娛樂性節日,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賞月、玩月。明清時期節日性質發生變化,人們同樣賞月,但似乎更關注月神的神性意義,以及現實社會人們之間的倫理關係與經濟關係。中秋是豐收的時節,人們利用中秋節俗表達人們對豐收的慶祝。祭祀月亮時的時令果品,既是對月亮的獻祭,更是對勞動果實的享用。

中秋節送長輩禮物推薦

中秋節送長輩禮物推薦1:按摩器材。

按摩器材是一類保健產品,該類產品可通過對相關經絡穴位的刺激達到健身的目的。「父母健康」是兒女們最想聽到的消息。給父母節日祝福的同時帶去健康,真的是很棒的選擇。

中秋節送長輩禮物推薦2:送寵物或娛樂設備。

父母也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做為兒女更應該關注此事。根據父母的愛好,為他們挑選一隻喜歡的寵物或者購買一件他們喜歡的樂器都是很好的選擇。

中秋節送長輩禮物推薦3:送父母自製的視頻。

給父母精心準備些健身視頻,比如太極拳、易筋經等,為父母學習健身武(舞)提供充分的條件。或者,錄製一些自己生活中的趣事。相信他們能從這樣的禮物中感受到兒女們的心意,也相信他們必定會非常開心。

中秋節送長輩禮物推薦4:幫助父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個人不提倡送保健品,因為只是一時的保健品是起不了保健作用的,除非醫生有建議,你長期這樣做。否則不如幫父母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比如給父母買個搾汁機,讓他們養成常喝果汁的好習慣。

中秋節送長輩禮物推薦5:回家看看父母

好的禮物當然是親自回家看望父母了。有歌寫的好「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記住,要常回家看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