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由來的故事
中秋節由來的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民族特色介紹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雲南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雲南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伙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廣西西部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裡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關於中秋節的現代詩
1.中秋的月
放縱千萬里的長線
將遠方憧憬的心
拉回到親人身邊
藏在父母的淚痕裡
浸在兄弟酒杯的對峙裡
印在愛人的心窩裡
中秋的月亮,光潔美麗的容光
送給人們桂花的馨香
帶給人們久遠的期望
送給人們美好難忘的時光
寧靜的月宮
張果老砍伐梭欏
陪伴美麗的嫦娥
漫遊仙宮田園美景
天國牧歌令人神往
天宮慇勤的玉兔
搗制良藥
根治人間的抑鬱和憂傷
人們走出不安的陰影
走向溫暖的金色陽光
年年歲歲如水月光
春風滿面幸福安祥
迢迢銀河遙遠天堂
絢麗彩虹金橋飛架
牛郎織女
正在為美滿幸福的生活奔忙
天上宮闕
鶯歌燕舞金壁輝煌
神仙美景人心歡暢
中秋的月亮,美麗光潔的容光
但願人們好運長久
年年歲歲幸福的人們
共同擁有難忘的中秋
共同沐浴美麗的月光
銀色的月光
托起人們寧靜的心境
明淨的月亮
瀰漫月餅醉人的清香
晶瑩美麗的月亮
飄蕩在九天之上
悠閒的輕舟
載著人們的美好祝願
載著人們的幸福憧憬
在茫茫的天際遠航
2.中秋鄉思
昨夜忽然風起
烏雲淡遮
你要不要來呢
風過雨點急著赴會
星星們掩面沉睡
你要不要來呢
你不能不來
我們想念你啊
你不能不來
別讓所有的光輝如水如波
只在我們幽暗的心裡
你升起
如母親輕柔的手指
在孩子的耳畔拂過
在花兒不眠的深夜
不要憂傷的美
罩我們渴望的心
你灑下桂花的馥郁
與五仁的餅香匹配
我們每品一口
圓的夢碎著圓著
人說月是故鄉明
弟兄們許已焚香祭拜
今夜媽媽的月餅散發著
牽掛味道
鄰家小妹與兄弟們在月下
玩起兒時的遊戲
你升起
灑下故鄉十五田園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