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過重陽節的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廣州過重陽節的習俗

廣州過重陽節的習俗1:雲山登高

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間,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生祛病。

而在廣州,百姓自然也喜歡登高,但與賞菊、插茱萸的習俗略有不同,街坊登高尋九菖蒲。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民俗專家葉春生昨日給廣州日報記者介紹說,鄭仙即先秦方士鄭安期,曾在廣州白雲山一帶行醫賣藥,傳說某年瘟疫流行,為了拯救民眾,他在山上采仙草九菖蒲時失足墜崖,駕鶴成仙。另一傳說是秦始皇早就命鄭安期前往嶺南尋找長生不老藥,鄭安期在白雲山覓得九菖蒲時,不幸墜崖,乘仙鶴飛昇。

葉春生說,其實九菖蒲不存在,現實中菖蒲多為三節。但出於對鄭安期的感激和敬仰,人們在其飛昇處建了「鄭仙祠」,又以飛昇之日為「鄭仙誕」,在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登山拜祭。

「新中國成立不久,為了復興鄭仙誕,當時廣州市政府巧妙決定,把鄭仙誕與重陽節登高合二為一。從此,重陽節前一晚,很多廣州市民就連夜上山露宿,希望能採到晚上開花且很香的九菖蒲,向鄭仙祈福。」葉春生告訴廣州日報記者。

廣州過重陽節的習俗2:慎終追遠:祭祖緬先人

按照農曆,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秋交接的時間界標。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也是嶺南風俗之一。

如資料記載,香港新界原鄉民重九祭祖,通常分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掃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掃墓,由數家至十餘家人不等一起祭祖;第三次是大眾掃墓,即全村同姓,無論已遷出或分居都共同祭祖,結隊前往掃墓。

而在廣州,春祭與秋祭,祭祀的對象又有不同。葉春生告訴記者,重陽拜新山清明拜老山的傳統。如廣府地區,族人一般都帶備燒豬、三牲酒禮以及碗筷、杯盤、鐮刀等用具。抵達祖墳時,部分人取石堆砌爐灶,煮備傳統的盤菜,另一部分人則清理墳旁雜草,焚燒紙錢。也有人離開祖墳前,鳴放爆竹,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心想事成等。

廣州過重陽節的習俗3:尊老敬老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義,也正改變著國人尊老愛老的生活方式。

記者遇到的街坊肖芹就對敬老有了新的理解。在廣東藍態幸福文化公益基金會的「幸福文化課堂」上,她告訴記者,以前每年假期都會用十幾天時間「買一張隨便去哪裡的火車票,看到哪裡有喜歡的風景就下車,玩上幾天,又踏上另一列隨便開往哪裡的列車」,給父母無盡擔心的同時,自己卻從未覺得有什麼不妥。

後來得知重陽節的含義後,肖芹終於明白:給父母最好的孝順,就是陪伴。而不是「事業有成了,賺到錢了,拿錢去孝順父母。」如今,退掉火車票,利用假期給父母做好飯菜,陪他們吃飯、聊天、在院子的葡萄架下喝茶成了她重陽節最想做的事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