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400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重陽節的來歷400字

重陽節的來歷400字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上海重陽節的食俗

在上海,重陽節吃重陽糕!重陽糕是上海和江浙一帶的傳統名點。相傳,重陽節飲菊花酒、吃糕的風俗始於漢代。據《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在唐代曾有「中秋方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面夾雙層多棗粟,當筵題句傲劉郎」的詩句。它說明在唐代重陽節吃花糕已很盛行。

重陽糕,北方最早叫「花糕」,是用糯米(或黍米等)製成的節令美食,因糕上插有各種花色而得名。在上海和江浙一帶稱為「重陽糕」,用米粉製成紅、綠、白等5種顏色,再配以果仁製成。

有關重陽節的習俗,在《續齊諧記》中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東漢時,「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及系臂登高飲菊酒,此禍可消。」此後世人每至九月初九出遊登高,飲菊花酒,佩戴茱萸以避邪惡,另外還要吃一種用蓬草與黍米製成的叫蓬餌的米糕。到了唐朝,米糕製作技藝日臻精良,品種繁多,許多地方都有蒸花糕的習俗。

這裡說五代後周時,開封地方有一個糕團店老闆,因為賣糕發了財,就花錢捐了個員外郎,人稱花糕員外。他店裡的花糕名稱也特別精巧動聽,有滿天星、水晶龍鳳糕、紫雲糕、米錦糕等等。尤其到了重陽日,還在這些花糕上插上五彩小旗,招攬顧客,饋贈親友,作為登高遠遊的食品。由於糕與高同音,後來有些城裡人就在重陽節這天把吃糕來代替登高了。從此,重陽吃花糕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上海人吃的重陽糕,是選用糯米粉與粳米粉,按3:7的配比調合,加適量水拌成細粒狀、蒸熟,再加入白糖,芝麻、桂花、棗泥、瓜仁、青絲、紅絲等,捏成菱角形,或用模子塗上油、壓成各種形狀而成的。據稻香村食品廠廠長池向東介紹:糕點鋪每年重陽節都做花糕,實際是富強粉烤制的兩層酥皮點心、中間夾棗泥餡,有桂圓餡等。

重陽節吃的東西

1、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同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歷史含義是:認為它是延壽,不老的美稱。

2、吃羊肉面。「羊」與「陽」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溫,特別是冬季天冷時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3、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陞的含義在裡面,比較吉利。

4、清茶。吃的東西太多了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消化過濾腸道,只有茶,健康,綠色飲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