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過除夕的
古代沒有春晚,他們除夕夜一整晚不睡
過了臘八就是年,對中國人來說,除夕是一個闔家團圓的節日,除夕春晚則是段子手們的集體期末考試。前幾天,微博紅人papi醬就率先預測(吐槽)了二零一雞年春節網絡流行語聯歡晚會。暗戳戳諷刺了每年春晚大量使用網絡流行語的現象。
今年春晚可能會出現的流行語有:「真是笑死寶寶了」、「感覺身體被掏空」、「藍瘦,香菇...」、「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要靠才華」、「洪荒之力」......
不管怎樣,春節帶來的儀式感自古以來是很受人們重視的,比如古人想清醒著感受兩年的交替,於是產生了通宵跨年的習俗。然而古代沒有電,沒有春晚,這樣大晚上的整宿得不睡覺,人們都會做些什麼呢?他們如何守歲,如何度過這漫漫長夜的呢?
古人怎麼過除夕?
1、吃年夜飯
除夕當天,跳儺舞、貼春聯、封井、放炮竹、吃年夜飯,守歲。
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反正長夜漫漫,那就從掌燈時分入席,慢慢吃慢慢吃,有的人家可是會一直吃到深夜。
年夜飯,要慢慢吃
2、閒聊嘮嗑
除夕之夜,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古人坐一塊一般會嘮些什麼?不好說。不過據有限可考歷史,小編勉強分為兩類:
比較正式的叫「講古」,由長輩給晚輩講些老故事、老規矩,以及各類生產知識和生活經驗。正所謂「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
據說除夕之夜,青年孔子與兒子孔鯉、女兒、妻子亓官氏闔家燃燈守歲,孔子為兒子、女兒講歷史故事,那場面甚是溫馨。
孔子和家人守歲
不怎麼正式的就叫「扯淡」了,大家圍著火爐說說故事,聊聊八卦。什麼誰家那個怕老婆的,傻媳婦的,惡婆婆的...大家聽的津津有味,畢竟民生八卦的收視率普遍偏高;
或者講講志怪鬼神故事,主人公往往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的,聽起來真實的嚇人,這樣子湊一湊就是一本聊齋。故事的主人公估計很無奈,說你生過猴子你就生過猴子,再怎麼解釋別人也將信將疑…
大家圍坐一快嘮嘮嗑
3、飲酒吟詩
文藝小青年的除夕夜就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小火爐暖意融融,推杯換盞,守著天色漸明。三兩杯杜康下肚,詩興大發。
有人除夕夜只是發呆看梅花: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淡無一事,竹堂寺裡看梅花。
---唐伯虎《除夕口占》
還有人過年過節仍在家苦讀,和現代考生一樣深深的無奈:
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
莫笑書生太迂闊,一年功夫是文詞。
---文征明《除夕》
他們的這些詩句也為我們瞭解古人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或許守歲本是一件普通的事,守歲也有千萬種姿勢,但是這些文人墨客卻都深深地烙印了一份詩意在其中。
喝喝酒,寫寫詩
4、文藝匯演
以上都是普通平民百姓,宮廷裡頭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在宮廷,除夕夜熱鬧非凡,通宵達旦的大筵要持續10多個小時,重臣、親屬均需陪伴皇帝「入閣守歲」。嗯,我不睡,你們也別想睡...
節目內容則是文藝匯演,除了載歌載舞,還有語言類的滑稽節目,相撲、角抵等競技節目,還有各種雜技魔術。
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類似今天相聲表演的「俳優」。所以那時的達官貴人就聽聽相聲看看歌舞,迎接新年。
達官貴人的歌舞表演
正如宋人袁文在《甕牖閒評》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
不論以什麼方式過春節,重要的只是一家團團圓圓。你想不想回到古代,家人圍爐團坐、小兒嬉戲、通夕不眠,過一個沒有手機、電腦的新年?
除夕夜有什麼好吃的菜介紹幾個吧
酸奶水果沙拉
用料:西柚、火龍果、芒果、鮮蝦、酸奶。
調味料:蘋果醋、鹽。
做法:
蝦的處理
1、鮮蝦洗淨,去頭,從尾部數起第三個關節處去挑去泥腸。
2、鍋內做水,水開後放入蝦,等再開時關火燜十分鐘取出,浸冰水。
3、然後用廚房紙吸乾水分後,放入密封容器,加入蘋果醋和少量的鹽,放入冰箱冷藏待用
自製沙拉醬
1、將西柚肉挖出,用果汗機打成泥後,與同等份量的酸奶混合均勻即成。
其它
1、火龍果,芒果均切成小塊,密封放入冰箱。
2、挖去果肉的西柚處理成小碗狀。
最後
臨吃時,取出所有加工好的原料,將火龍果,芒果放入西柚盅,倒入自製沙拉醬,點綴上鮮蝦即成!
辣炒魷魚圈
材料:鮮魷魚、胡蘿蔔、木耳、香菇、蔥姜蒜。
調味料:韓式辣醬、海鮮醬、鹽、雞精。
做法:
1、魷魚去內臟、去墨囊、去皮洗淨,橫切成圈狀。
2、胡蘿蔔切細薄片,木耳、香菇溫水泡發後切寬條,蔥切段,姜蒜切片。
3、坐水,將胡蘿蔔、木耳、香菇焯水取出備用。
4、再將魷魚用開水迅速過水後撈出。
5、鍋內坐油,下姜蒜片爆香後,放入韓式辣醬炒香後倒入焯過水的全部食材,迅速翻炒並加入海鮮醬,少許鹽(一定要少放或不放,因為兩種醬已是有鹹味的了)、雞精,再加入蔥段炒均起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