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寓意有什麼 立春是什麼意思
立春的寓意有什麼 立春是什麼意思
立春時值陽曆2月上半月,農曆常為一月上半月(逢閏月年則時令不確定)。天文學上把「春分」作為春季的開始,氣候學上則以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作為統一的標準來劃分各地的季節,當候平均氣溫上升到10℃時,即為冬季結束,春季開始。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記載:「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立春是反映季節和物候的一個節氣,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開始了,天氣將逐漸回暖,廣闊的大地將呈現出一派富有生機的景象。俗話說:「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即「立春」之日不在「五九尾」便在「六九頭」。立春以後,白天逐漸增長,氣溫慢慢回升,土壤由下層開始化凍,凍土變淺。
在這一天,人們會明顯地感覺到白晝變長了,太陽也暖了,氣溫、日照、降雨也都處於這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地裡的小春作物長勢會加快,同時,油菜抽a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會明顯增加,應該注意及時澆灌追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俗話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這就意味著已將開始大春備耕,人們不能再閒置田地了。但是雖然立了春,在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的,依舊是「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並且在這期間也會有強寒潮侵襲,』引起天氣干早,也常常伴有大風和降雨,這對於農業來說,應該注意採取措施。
立春氣候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是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
立春之日,晚上七點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立春的「立」表示開始,? 「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
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中國各地。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攝氏度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但這種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立春諺語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1)立春落雨至清明。
寓意:立春那一天如果下雨,預示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
(2)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
離意:立春開始響雷,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
窩意:立春以後,潮汐的海流會加大。
(4)春天後母面。
窩意:入春以後,天氣就像後母的臉色,陰晴冷暖無常。
(5)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寓意:春天降霧說明天會放晴,而夏天降霧則會雨澇成災。
(6)立春趕春氣。
寓意:立春之後萬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開始蒸發,明示世人春天已降臨。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寓意:初一如果下雨,初二就會放晴;初三如果下雨則可能會一直下到十五。
(8)雨澆上元燈,日曬清明日。
離意:上元日(陰曆正月初一)下雨,清明定會是晴天。
(9)早春晚播田。
寓意: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內意為早春,如果要播種不要過早也不要過遲,要按季節行事。
(10)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如果立春這一天天氣晴朗,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