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習俗有哪些_小暑節氣8大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小暑節氣

小暑的習俗有哪些_小暑節氣8大習俗

小暑節氣8大習俗

1、吃藕

一直以來,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2、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民間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3、小暑吃黃鱔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4、吃芒果

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據傳說,當時有個虔誠的信徒曾將自己的芒果園獻給釋迦牟尼,好讓他在樹蔭下休息。

5、喝消暑湯或粥

「熱在三伏」,小暑是進入伏天的開始,天氣熱的時候要多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於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6、小暑「食新」

小暑的到來,意味夏季高溫天氣即將開始。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炎熱氣候,同時表示對最早一輪穀物收穫的感恩,中國社會在幾千年的時間裡逐漸形成「食新」、「祭祀五穀大神」等習俗。「食新」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表示對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7、喝羊湯

北方則會在小暑、大暑期間喝羊湯,第一可以滋補身體;第二「羊」與「陽」諧音,古人認為夏季陽氣喪失較多,這樣能夠增加陽氣。

8、不坐久置露天的木料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後,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養生食譜

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皮切絲,蔥洗淨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鹽,炒數分鐘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功效: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蠶豆燉牛肉

配料:鮮蠶豆或水發蠶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後改文火,放鹽煨

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補虛強體。

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綠豆米粥

熬製米粥時加綠豆適量,有清熱、解暑、去瘟毒之功效。特別是在炎炎署日其效果頗佳。

蜜汁藕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