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將至 搖扇好乘涼
大暑節氣正是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裡氣溫最高的時候。白居易的詩中寫道: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雖然酷熱,卻也最適合靜心。老話說「心靜自然涼」,每天傍晚一小時,關掉空調,開窗通風,與季節交流,喚醒身體的能量;或與家人、好友去山間、水邊,「納涼高樹下,直坐落花中」,其實是與自然親近、回歸心靈的過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初候腐草為螢,熱風降臨的夜晚,螢火蟲會在腐草敗葉上飛來飛去,尋機捕食。
二候土潤溽暑,大暑時節,土壤高溫潮濕,很適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長。
三候大雨時行,大暑伏天,在雨熱同季的潮熱天氣,天空中隨時都會形成雨水落下。
苦夏時節,三伏天裡難免心浮氣躁。清代文學家李漁每到夏季,就關門謝客,一個人躺臥在松樹下面,用飛泉水洗硯台,拿積雪煮茶喝。「煩夏莫如賞夏」。
大暑, 由於烈日當頭,地面貯藏的熱量也大,晾曬衣服、被褥、書籍、皮料,能殺死滋生的蛀蟲和病菌。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這種情形被稱為苦夏。
【食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節氣這一天,講究吃荔枝,這一習俗也叫「過大暑」。大暑前後,荔枝已是滿樹流丹、飄香十里的成熟時候了。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因為荔枝性熱,過去人們常常把它放在井裡,能保鮮多日。大暑這天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喝暑羊】
舊時大暑時節有一種獨特的風味——溫湯羊肉。羊肉性溫補,食用、藥用皆宜。三伏天喝羊湯,配以辣椒油、醋、蒜等,全身大汗淋漓,可帶走五臟積熱,有益健康。
【花逢盛暑】
雖然七月盛夏要經歷一年之中最熱的伏天,並不適宜植物的生長,夏花的數量也較春花銳減,然而,正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夏花,替我們驅趕了煩惱與灼熱,將清涼與寂靜再次帶給生命。
【何以消煩暑 窗下有清風】
三伏天裡,傍晚下班、放學回家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沖涼去汗。洗完澡在地板上鋪一張竹蓆或支一把躺椅,備一杯酸梅湯、幾片西瓜、泡飯、腐乳和醬菜,可看書可小憩。
入夜,家裡地方小的,還會搬出躺椅外出納涼,三五鄰里在街巷樹下搖蒲扇,說家常,對下幾盤棋。有時天氣好,滿天繁星,便是孩子們的數星樂園。這時,母親準備的那一瓶花露水就派上了用場。凡到週末,外出郊遊溪旁垂釣,孩子在田間溪邊,捉蟲、數青蛙,再走得遠些,則是全家動身去避暑山間或北方城市,納涼消暑以度盛夏。
【伏天食瓜】
西瓜可解熱毒,故又稱「寒瓜」。紀曉嵐在《詠西瓜》中,以「涼爭冰雪甜爭蜜」來寫西瓜的味美。文天祥則在《西瓜吟》中,以「下嚥頓除煙火氣」寫其解暑。俗話說「熱天一塊瓜,勝如把藥抓」,自古,食瓜便是消夏良方。
【降火清飲】
大暑時節,不僅身體感覺炎熱,心緒也易躁動,適合飲清飲,以降心火、解體熱。古時,宋朝清飲為最盛,宋人愛飲冰糖綠豆、沉香水等。現今來看,夏日飲食應重清飲、薄食。
清飲可分為三種,一為清心,二為清口,三則為清腸。清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定自然涼,可使「兩腋習習清風生」的綠茶是消夏好物,傳統的綠豆湯、酸梅湯、蓮子湯,也是清心的上品。此外,歐洲傳來的香草冷茶也可降心火。
混合香草青梅汁
材料:青梅 1kg,砂糖 1kg,玻璃瓶 1個,混合香草 1小束 (百里香、馬約蘭、甜葉菊、薄荷、檸檬香蜂草等,葉片略切使其更易散發香味和功效)
做法:
❶ 梅子洗淨瀝干(注意蒂頭部分一定瀝干),以竹籤或小刀剔除每顆梅子的蒂。
❷ 梅子放到冰箱中一晚。
❸ 已結凍的梅子放入玻璃瓶,加砂糖醃漬。
❹ 約5——7日,梅子汁滲出,取出梅子,將梅子汁隔水加熱殺菌(約20分鐘)。
❺ 冷藏保存,飲用時以五六倍飲用水稀釋,加入香草束(可依各人口味增減)。
【向屋舍器汲涼】
居家消夏不比在山中水邊,首先重視的是房屋本身。其實,北方與南方的降溫方式也各不相同,北方乾熱需避免太陽輻射,而南方濕熱則求通風。如上海的石庫門,在東西兩側走廊處南北開門,傍晚洗完澡「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穿堂風一過,苦熱便消大半。
依循這個法則,想要令屋室溫度降低,在外牆種上爬山虎也很適合。一是天然屏障,二來等枝蔓長大還可充當窗簾,三則從視覺上降溫。另外,如今隨著科技發達,更是有一種屋頂噴霧系統,通過將水變成水珠、水霧,來營造涼爽之意。
【扇微涼】
相比尋找合適的建築,取扇納涼則是一種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式。扇子在中國古代又稱「涼友」,有「搖風」或「快哉風」的稱號。明代詩人瞿佑就曾云:「開合清風紙半張,隨之舒捲豈尋常。花前月下團圓坐,一道清風共自涼」。意思就是一家老小圍在一起,全靠一把蒲扇,卻也是怡然自得,苦中尋樂。
【避暑有山林 悠然慢時度】
赤日炎炎,外出避暑不失為一個養生辦法。夏天教人回到自然,從衣服裡解放出來,從房屋中解放出來,從一切矯揉造作的生活環境裡解放出來。自古以來,避暑地都以依山傍水聞名,各有涼意。
有人在自家造法消夏,有人跋涉往別處清涼。對平民百姓來說,回歸自然無疑是躲避溽暑的好去處。避暑地一是要有山林氣,高山密林中的氣溫比平地低得多,山林風中的新鮮空氣含有較多氧和負離子,實在是清涼天地。其二是下水,橋畔、池邊、海濱,在水中總比在岸上涼快得多。
苦夏,苦夏,究竟如何度夏,方獲一片悠然,全看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