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由來,秋分的來歷
秋分的由來,秋分的來歷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八月中氣秋分,一般在公歷9月22日前後,古語稱「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各地(兩極除外)都是晝夜平分。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曆二十四節氣,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因北半球天氣轉涼,大雁、燕子、杜鵑等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9月22日22:21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
秋分的氣候特點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全球絕大部分地區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
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晝短於黑夜,直至冬至日達到白晝最短;
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
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