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的習俗與傳說
霜降節氣的習俗
將其列為農家九月中的事宜,「繕五兵,習戰射,以備寒凍窮厄之寇」。
賞菊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有一種小範圍的菊花會,是富貴人舉辦的,不必出家門的。在霜降前就採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廣廈中,前軒後輕,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長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後喝酒賞菊,賦詩潑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舉行菊花會。
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民間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事實上,由於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此時節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鮮美,且營養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因而就形成霜降時節吃柿子的習俗。霜降時節,正值柿子成熟之時,在我國有些地方則有霜降時節吃柿子的習俗。此時天氣轉寒,人們認為吃柿子不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還能補筋骨,非常適合霜降時節食用。如在福建閩南地區,有俗話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人們認為此時節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流鼻涕。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人們同樣非常重視,各地還有祛凶、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東煙台等一些地方,霜降這一天人們要去西郊迎霜;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裡面放入乾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辟凶迎祥。
霜降節氣的傳說
霜降 雙強
龍王的老婆和兒媳婦總是意見不和,俗話說就是「強」,而婆婆與媳婦同樣地「強」,則為「雙強」,與霜降節氣諧音。於是,就有了關於霜降與「雙強」的傳說。每年的秋季剛結束(就是農曆霜降節令的前三天),龍王的兒媳婦看著滿倉沉甸甸的糧食,心想:「莊稼都歸倉了,還是好好的曬曬太陽休息幾天吧?」,可是每當她向婆婆提請此事時,得到的回答卻往往都說:「要干的活多著呢,別總想著偷懶」!於是婆媳倆就要頂嘴,頂得面紅耳赤,雙方各不相讓,各自都如同「強牛」一般,老龍王、小龍王勸誰誰都不應。媳婦倔著嘴,婆婆堵著氣,婆媳倆這幾天互不交往。龍王父子倆只能歎息:「兩個女人都這麼雙雙不讓」,這才叫 「雙強」呢!
當然,日子總要過,婆媳畢竟在一個天地生活,在一口鍋裡吃飯,這種「雙強」並不會持續長久。婆媳倆不是媳婦先讓步,就是婆婆先讓步。因為是龍王之家,所以,三天之內,不管是媳婦先道歉,還是婆婆先讓步,只要真心所言,就會出現霜降節氣十五天晴空萬里的天象,民間稱之為「乾土黃」;但如果是雙方僅僅是表面道歉內心不服,則天像風雲不測。比如,兒媳婦表面在三天內先向婆婆道歉,說明自己「強」輸了,其實心裡不愉快,暗地裡淌著眼淚,那麼,後來的十五天就會陰雨綿綿;而婆婆先向兒媳道歉,內心卻依舊憤憤然還在賭氣,那樣後來的十五天則雷雨交加甚至冰霜齊下,民間稱之為「爛土黃」。
飛霜青女
霜降是一個擁有神仙姐姐的節氣。此女名叫吳潔,又名青女,據說是砍桂樹的那位吳剛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訓》有云:「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註:「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來到人間,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撫一把七絃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隨著顫動的琴弦飄然而下,灑在大地上。霜凍雪封,掩埋掉世間一切不潔。
許是始終與寒冷為伴,青女的形象滿是肅殺之氣,矯情的文人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因為不喜草木搖落,他們就把罪名怪到青女頭上。
關於霜降的諺語
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適宜。
寓意:寒露時節收穫蕃薯太早,立冬卻太遲,霜降時節正是收穫地裡蕃薯的好時候。
輕霜棉無妨,酷霜棉株僵。
寓意:9降之時,差不多就要採摘棉花了,輕薄的霜花對棉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是厚大的霜花就會對棉花造成破壞。
霜降播種,立冬見苗。
寓意:霜降時節撒下的種子,立冬之時就能長出苗子。提醒人們不要耽誤農時。
霜降拔蔥,不拔就空。
寓意:到了霜降時節,就要把地裡的蔥給收回家去,不然打9天會把地裡的蔥給凍壞。
霜降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寓意:霜降之時,較嚴重的降霜會把棉株給凍壞,因此要趕在降霜之前將棉花采收完畢,不然會受較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