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的天氣特點以及飲食原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立冬節氣

立冬節氣的天氣特點以及飲食原則

天氣特點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華北等地往往出現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較難預報,影響也大,往往需要特別關注。長江以北和華南地區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區要少。此時,降水的形式出現多樣化:有雨、雪、雨夾雪、霰、冰粒等。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

西南地區典型的華西連陰雨結束,但相對全國雨水基本都少的情況,它還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時間分佈,11月進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點更加明顯。四川盆地、貴州東部、雲南西南部,11月還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雲南,晴天溫暖,雨天陰冷,流傳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說法。如果遇到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有暖濕氣流呼應,南方地區的過程雨量還會較大。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一地區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最佳觀賞期,並在11月底陸續入冬。

飲食原則

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

冬天氣溫比較低,由於溫度降低,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受到影響,需要足夠的熱量來維持這個變化,這樣才能增加御寒的抵抗力,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散失過多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食用這些是身體可以抵禦嚴寒。也可以食用一些含碘的食物,也可以幫助身體增加熱量的消耗。

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

冬天蔬菜的種類就不多了,一般都是大棚蔬菜,蔬菜種類少或者是過於挑剔不喜歡吃大棚蔬菜的,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人體維生素缺乏。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等等。這時候就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維C的食物,如甘薯、馬鈴薯等。多吃薯類,不但可以補充維生素,還可以清除體內濕熱的作用。除了這些冬季最常見的就是大白菜,但是如果食用的話除了白菜可以再食用一些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等。因為這些蔬菜裡的維生素含量都很高,經常替換吃合理搭配,補充身體所需,也不至於吃膩。

立冬飲食要增苦少鹹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冬天要少吃鹹味的食物,多吃些苦味的來減輕心臟負擔如橘子、豬肝、羊肝等。

立冬不可盲目「進補」

冬天滋補身體的時候要注意在進補的時候要先使腸胃適應一下,不要開始就吃好多補身體的給腸胃帶來負擔。要先把腸胃調理好再進行滋補。冬季的時候喝粥是最好的食物,不僅容易消化吸收,還可以保護腸胃。

立冬後要做這三件事,晚起+保溫+吃暖。「立冬」後,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御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下面的三點,對於冬天的養生尤其重要:

一、晚起

《黃帝內經》有個起床準則:「以待日光」,意思是作息要以陽光為準,早上起床,要等到太陽升起的時候。冬天晚起,不僅能預防感冒,很多疾病都是在寒冷的清晨高發的,特別是心梗和腦中風這些要命的病。

冬天,非但不要早起,太陽下山後,也不要大運動量鍛煉,否則會耗損本身已不強壯的陽氣,犯了「冬要封藏」的大忌。

二、保溫

日本癌症研究者最近發現,癌症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人的體溫降低了0.5度。而體溫過低就是全身能量不足的表現。這一點在中醫也可解釋為癌症是「陰邪」,癌症病人都怕冷。

腰以下如果受寒,血液回流心臟就要變慢,就要出現中醫說的「寒凝血淤」。特別是女性,如果腰腹部受寒,先是引起「盆腔淤血」,之後婦科疾病叢生、陽氣虛弱的各種惡果接踵而來。

三、吃暖

冬天要吃溫熱的食物,不光是指食物的溫度,還有食物的屬性。羊肉、胡蘿蔔、南瓜、小米、飴糖、橘子、桂圓、大棗、紅茶,以及糧食、堅果都是溫性的。而且,最好用飴糖代替白糖,因為白糖、冰糖偏涼。

體質虛寒的人,冬天適合喝紅茶,最好加幾勺飴糖。如果脾胃虛寒,可以再加上10克炒麥芽,經過炒制的糧食,溫補的力量加大,用開水沖泡後,就是一杯泛著糧食甜香的冬日暖茶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