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概念-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為什麼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為什麼
二十四節氣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節氣。這四個節氣合稱四立。按照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劃分季節的方法,是把四立作為四季之開始,自立春到立夏為春,立夏到立秋為夏,立秋到立冬為秋,立冬到立春為冬。立,是開始的意思。故此四個節氣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交立春節氣。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字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度。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度19分,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度47分。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關於「四立」的古籍記載
《周髀算經》卷下:「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後漢書·蔡邕傳》:「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節,迎五帝於郊,所以導致神氣,祈福豐年。」李賢註:「四立,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宋史·律歷志一》:「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大、小餘秒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吃餃子嗎?
一、立冬吃什麼:蘿蔔老鴨煲
蘿蔔老鴨煲是非常正統的冬季滋補湯,一般說來,蘿蔔在冬季的養生功效不亞於人參,老鴨和蘿蔔的搭配能將二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此外,這款湯味道醇厚,香濃,適合一家人食用,就連挑食的孩子也會愛上它。這款湯也可以做成酸蘿蔔老鴨煲,會更加開胃。
二、立冬吃什麼: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三、立冬吃什麼: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四、立冬吃什麼: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五、立冬吃什麼:吃大魚大肉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而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六、立冬吃什麼:喝羊肉湯
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御寒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