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這天人們要做些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除夕

除夕這天人們要做些什麼

除夕要做的事情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為「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復用。

3、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4、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綵頭。

5、踩歲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禁忌

相傳,除夕之夜諸神要下凡領受人間的香火,為此民間有諸多禁忌。

1、 忌倒污水、倒垃圾、丟棄雜物、隨地便溺;據說這樣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就會降禍到人。

2、 忌惡聲謾罵,大聲呵斥、小孩哭鬧;相傳這種態度對神靈不敬。

3、 忌諱打破碗碟;萬一打破了,就念叨「碎碎(歲歲)平安」化解。

4、 土家族人忌諱挑水,擔心驚動龍王,影響到來年的風調雨順。

5、 除夕守夜,燈要徹夜不滅,忌黑暗。

6、 禁忌開箱櫃,以免財物丟失;

7、 貼窗花、對聯剩下的漿糊不能留,否則來年日子會越過越糊塗;

8、 病人要暫時停藥,家裡年前煎過的藥渣一定要倒掉,不要留下;據說這樣才有利於來年的身體健康。

9、 說話禁忌:

「破」、「死」、「病」、「輸」、「敗」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說「童言無忌」等方式化解。

貼春聯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開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古籍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