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年夜飯有什麼來歷
來歷
我國早在漢代就有除夕吃團圓飯的習俗。舊時,由於生活水平較低,平時做不到飲食豐厚,只有到了過年時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對年夜飯的質量和內容要求較高,飯菜要盡可能豐富,一是為瞭解饞,二是這種充實感預示著來年的豐衣足食。
關於年夜飯來歷的傳說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其中,流傳的比較廣泛的,是一則關於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禦「年」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夥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於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
到了冬天,兇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裡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旺旺的火堆,夜裡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裡,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凶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麼不易得來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們總是忘不了往年防禦「年」進村侵襲的日子,家家戶戶照樣掛上紅色木板,點著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歡慶平安。這樣代代相傳,「過年」的習俗就形成了,為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食譜
1、餛飩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2、餃子
是中國的傳統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中國的邊遠地區了。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3、長面
也叫長壽麵,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麵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麵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裡撕片片,和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乾麵、素面、葷面、掛面……
4、年糕
春節食年糕的風俗,興於宋代,盛於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繹為年年高昇之意。
5、魚
春節吃魚可是有講究的,預示著年年有餘,所以春節吃魚是過年的一項習俗。
講究
1、年夜飯上一盤魚大家都約定約成的不動一下筷子,圖一個年年有魚(余)的好綵頭。
2、過年成年人還不宜喝湯,意思是成年人總在外面奔波,外面湯湯水水的總不好。
3、、一盤冬筍炒肉象徵著「節節高」,大家愛吃不愛吃都要吃一點。主要用黃花菜、豆腐乾、冬筍、香菇、肉絲等炒成的「和氣菜」端上了一後,大家也都要象徵性地吃一點,尤其是兄弟姐妹、婆媳妯俚,彷彿吃了這道「和氣菜」來年大家一切都和和氣氣起來。
4、到了晚上10點多鐘,該是接灶神的時候,大人們便來到貼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廚房灶邊,象徵性地放一掛鞭炮,算是接了灶神。
5、吃飯期間講話的內容也有許多的說法,不能哭,不能吵架,吃完了不能說「飽」,要說「充實」,餃子在煮的過程中破了還不能說「破」,要說餃子煮「掙」了,含有掙錢的意思,不要談論什麼死亡生病等話題等等。這裡教大家一招,過年期間一切事情都以說吉祥話辦吉利事為準,總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