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立春的含義和風俗 立春有什麼含義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立春節氣

現代立春的含義和風俗 立春有什麼含義

現代立春的含義和風俗 立春有什麼含義

立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喻意春季的開始,時間在2月4或5日之間,該時太陽位於黃經315°。從這一天到立夏這段期間,都被稱之為春天。此外,立春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代表新的一年開始,因此立春又稱立春節、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風俗。

立春風俗

打春

立春亦稱「打春」,這裡的「打春」指的是打春牛。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們歷來重視農業生產,堅持不違農時,牛是農事的象徵,是生產力的代表。因此中國自古以牛祝春,據說是「周公始定立春土牛」,相沿成俗。所以立春打春牛的習俗也一直延續下來。

迎春

在民間迎春的習俗是立春的重要活動,舉辦得很熱鬧。在立春當日,四合院與農家院裡會高挑「春蟠」,每家門框上都要貼上用紅紙書寫的八方獻瑞」、「春風得意,六合同春」等聯語,院內屋內牆_仁也貼滿「迎春」、「宜春」以及「福」字,使院裡一片紅艷艷的景色,顯得春意濃烈,也象徵著吉祥。大人孩子要換上乾淨的新裝,婦女們臉上抹上脂粉,鬢上插上寫著春字、福字的紅絨花,或用彩色絞羅,剪出象徵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鳥等紮在髮髻上,也有的用紅紙剪刻個雄雞形狀貼在屋門上,因雞與「吉」諧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綺裁紅妙春色,宮梅殿柳識天情。瑤筐彩燕先呈瑞,金縷晨雞未學鳴。」這首古詩正寫出滿園春色,歡樂迎春的情景。

此外,有些村鎮在立春日舉辦「迎春會」,常找個十多歲的少年化裝成一個官老爺,身穿紙宮服,頭戴紙帽,腳蹬紙靴,騎著個牛,前往祭祀壇,帶領百姓祈禱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沿途敲鑼打鼓,放鞭炮以迎春天到來。

咬春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裡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關於立春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當人們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說不出的疾病。這種病很怪,那模樣真像喝醉了酒似的,個個都是頭重腳輕,連抬抬手的力氣也沒有。

立春前一天,一個老道打扮的人來到了一個村莊。他見村莊裡靜得聽不到雞鳴狗叫,更不見有人走動,覺得奇怪萬分。他來到了村邊的一戶人家敲門,道人連呼幾聲沒人應,後來他看到一個中年人,連忙上前打聽,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著眼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說:「全村人都得了一種像我這樣的病。」

道人一連闖了幾家,情形都是一樣。道人也莫名其妙。於是,他來到村東頭的一棵古樹下,面南盤坐,挑起單掌,合眼靜坐,口中唸唸有詞。原來,他向南海的觀世音菩薩祈求醫治瘟疫的方法。約摸過了三個時辰,道人長噓一口,猛然站起來,飛快地跑回觀院,掄鎬便刨,他刨出一袋貯藏的蘿蔔,又飛快地跑到了村莊。這時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從村中一家找到一隻蘆花大公雞,拔下幾根雞毛,紮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著,腦海中又出現了靜坐時與觀音菩薩對話的場面:觀音菩薩告訴他,等地氣通時,讓鄉人百姓每人啃吃幾口蘿蔔,瘟疫便可自動解開。過了約莫有一袋煙的功夫,紮在地上的雞毛突然動了起來,道人驚喜萬分,他喊著:「地氣通了,地氣通了。」奔向了村莊的每家每戶,讓人們啃吃蘿蔔。結果,還真靈驗,人們吃了蘿蔔之後,全都好了。

人們紛紛給道人跪下,謝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說:「大伙請起,別謝我,應該感謝觀音菩薩。不過,大伙現在應該去救別人。我的觀院裡還有許多蘿蔔,大伙帶著快去鄰近村莊救人吧!」鄉人聽後,帶著蘿蔔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們又過上了平靜安樂的生活。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那位道人,更不會忘記讓他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的蘿蔔。從此,鄉人便在立春這天啃吃幾片蘿蔔,以求平安。「咬春」的習俗也就形成了,持續至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