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生有哪些護肝的食物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驚蟄節氣

驚蟄養生有哪些護肝的食物

護肝的食物

包菜:即圓白菜、捲心菜、甘藍,性平、味甘,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E,生用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疼痛有效。所含的纖維素能起到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能促進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所含的硅元素能迅速排除人體內超標的鋁元素(老年癡呆症的罪魁之一)。

木耳:有黑色與白色之分,性平而味甘,含脂肪、蛋白質、多糖。可益胃養血,具有滋養作用。味道鮮美,可素可葷,營養豐富。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藥用功效。能益氣強身,有活血效能,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等;可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能夠疏通腸胃,潤滑腸道,同時對高血壓患者也有一定幫助。

西紅柿:茄科植物,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胡蘿蔔素。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因西紅柿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抑制病變功效,堅持每天生食1個鮮熟的西紅柿,可起到防癌和輔助治療癌症的作用。

大蒜:能保護肝臟,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可以阻斷亞硝胺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但是,中醫認為,大蒜作為一種熱性藥,過多食用會引致肝陰,腎陰不足,從而引起口乾、視力下降等症狀,有肝病的人過量食用大蒜,可造成肝功能障礙,引致肝病加重。

蘑菇:種類較多,現多為人工培植,包括菜蘑、口蘑、香菇等,同為蕈類。性平、味甘,含多糖類、維生素類、蛋白、脂肪和無機鹽等。實驗證明其多糖有調節免疫、抗腫瘤的作用,肝病病人宜常食用之。味甘,微寒。補脾益氣,潤燥化痰。

黃瓜:性寒、味甘,含戊糖、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蛋白質。其細纖維具有促進腸道毒素排泄和降膽固醇作用,其所含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尤其適合脂肪肝的防治。黃瓜味甘,甜、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具有除熱,利水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火燙傷。還有減肥功效。

最適合吃的蔬菜

百合干:性平、味甘,含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具有益氣補中、益肺止咳的作用,並可軟堅安神。秋水仙鹼具有抗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作用,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百合干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解毒、理脾健胃、利濕消積、寧心安神、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主治勞嗽、咳血、虛煩驚悸等症,對醫治肺絡疾病和保健抗衰老有特別功效。

胡蘿蔔:性微溫,味甘、辛,富含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亦含揮發油。本品富有營養,健胃消食,生熟均可食,對於提高肝病病人維生素A水平,間接預防癌變的發生具有較好作用。胡蘿蔔味甘、性平,無毒,入肺、脾經。具有健脾消食,潤腸通便,殺蟲,行氣化滯,補肝明目,清熱解毒等功效。

冬瓜:性微寒,味甘,含蛋白質、維生素、腺嘌呤、煙酸,瓜皮可利水消腫;瓜子可消癰腫,化痰止咳;瓜肉可清熱止渴,並可解魚蟹毒。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亦可治療水腫、痰喘、暑熱、痔瘡等症。冬瓜如帶皮煮湯喝,可達到消腫利尿,清熱解暑作用。

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性平、味甘,含維生素B、維生素C、胡蘿蔔素、煙酸及無機鹽。動物實驗表明,可縮短凝血時間,具有止血功效,適合於慢性肝病有鼻出血、齒齦出血等症。薺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

護肝養生湯

銀耳鶉蛋湯

材料:銀耳12克,鵪鶉蛋10個,冰糖適量。做法:水發銀耳,除去雜質,放入碗內加清水,上籠蒸透。將鵪鶉蛋放入冷水鍋內煮開,撈出,放在冷水中剝去外殼。另用潔淨小鍋,加清水和冰糖,待燒開後放入備好的銀耳,鵪鶉蛋,撤去浮沫即成。

功效:此方具有強精補腎,益氣養血,健腦強身之功效。對貧血,婦嬰營養不良,神經衰弱,氣管炎,血管硬化、心臟病、代謝障礙等病人均有補益作用。常食之能防止老年疾病,並能延年益壽。

豬心棗仁湯

豬心1個,酸棗仁15克,茯苓15克,遠志5克,味精、精鹽各適量。先將豬心剖開,洗乾淨;茯苓、酸棗仁、遠志用細紗布袋裝好,紮緊口與豬心同入砂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打去浮沫,後改文火慢燉,至豬心熟透後,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此湯有補血養心、益肝寧神之功效。適用於心肝血虛所致的心悸不寧,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風濕性心臟病、神經衰弱、癔病等。

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薑10克,水鴨肉250克。做法:先將水鴨肉用清水洗淨血污,切塊。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去芯洗淨,淮山用水稍浸,陳皮、生薑用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一齊放進湯煲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功效:本湯能補脾健胃,去濕止瀉,對於濕氣重而又大便稀爛者尤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