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貼窗花的傳說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春節習俗貼窗花的傳說

貼窗花是古老的漢族節日習俗,新春佳節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那你知道春節為什麼要貼窗花嗎?

風俗 | 中國春節為什麼貼窗花

窗花,是民間剪紙的組成部分。是民間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奇葩,也是春節最盛行的活動。每年一進入臘月,農村巧婦,便以彩紙(手工紙或寫春聯的紅紙)剪制自己心愛的窗花,有的贈送鄰舍親友,有的本家貼用。城鄉集市,賣窗花者,架窗於街頭,男女老幼,熙熙攘攘,爭相選購。新年前夕,撣塵掃房,家家清潔,窗明几淨,均在雪白的窗紙上貼滿紅紅綠綠的窗花,與鮮紅的對聯相映襯托,別有一番風韻。

年節貼窗花,歷史悠久。它與剪紙同出一源。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記述有西周初期,成王用桐葉剪成圭的圖像,贈給其弟叔虞.封他到唐國(今山西翼城縣)去做諸侯的故事。又有詩傳:「漢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 …」恐怕這就是剪紙最早的記載了。我國沒有紙以前,樹葉、金銀銅箔、絹、皮革等,曾起過紙的作用。到了漢代,隨著紙的發明、應用與普及,剪紙便順利地發展起來。《荊楚歲時記》中載:正月初七「剪綵為人,或鏤金泊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以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說明剪紙隨著民俗的形成,從工藝品的紋飾擴展到節日儀飾和美化頭飾上來。

民間窗花隨同剪紙藝術,經過歷史長河,生在山村鄉下,長在萬戶千家,具有古老純樸,散發泥土芳香的地方特色。因為襄汾地處黃土高原,天旱少雨,貼上窗花可保持很長時間,一般一年一換,窗花透過陽光,顯得格外鮮艷。為了結實和具有一定防風沙能力,往往線條比較粗壯,連接緊密,形成了一種渾厚、樸拙的風格,顯示了高原粗獷、剽悍的特有氣質。郭沫若先生有詩云:「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準確而又生動地概括了我國剪紙藝術區域性的不同風格特點。

窗花,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傳統的窗花,大多來自農村巧婦和民間藝人的獨具匠心。他們心裡有譜,手中有功,不打草稿,剪下生花。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胸有成竹地剪出,通過諧音、象徵、寓意等手法,剪出人物、鳥獸、花草、蟲魚等一幅幅美麗吉祥圖案。如「鳳凰戲牡丹」,互借「鳳凰棲牡丹」的典故;「龍鳳呈祥」,互借象徵著姻緣的美滿與高貴;「劉海戲金蟾」,象徵著純真愛情;「喜鵲登梅」,諧音喜上眉梢;「柿子如意」即事事如意;公雞與牡丹寓意光明富貴;牡丹、花瓶、鵪鶉之結合又諧音富貴平安;兒童蓮花諧意「連生貴子」;石榴、蟠桃、佛手三種果實組合寓意多子、多福、多壽;鹿鶴互借為陸(六)合同春,鄰睦相處;還有搖錢樹、聚寶盆之類,盼望發財致富。凡此種種,都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和願望。

傳統的窗花,雖然形式簡單,但在年節以「鵝黃鴨綠雞冠紅」的五顏六色,貼在新糊的潔白窗紙上,確實給人以春滿人間,萬象更新的感覺。凡臨場觀看者,無不心花怒放,歡樂之情油然而生。幾方彩紙,竟然起到如此強烈感染的作用,把節日的喜氣頓時注入人們的心扉,這就是傳統窗花藝術的魅力所在。

窗花,不僅是裝飾家庭,美化環境,增強節日氣氛的一種形式,而且是測驗新媳婦是否能與巧的一項內容。所以,有的地方當年娶來的新媳婦,要在臘月住娘家時,剪制很多窗花,於除夕前帶回婆家親自粘貼,屆時,鄰居媳婦、姑娘及剪紙能手,還要前來參觀品評。因此,當媽媽的,總要對未出嫁的姑娘傳授剪紙技術,以免嫁後出醜。至今浮山縣還流傳有剪紙民諺:「一剪高天明月亮,二剪兔兒靈芝草,三剪鳳凰雙展翅,四剪魚兒水上漂,五剪五百真羅漢,六剪松柏葉兒尖,七剪牛郎配織女,八剪嫦娥手兒巧,九剪仙女下凡來,十剪菊花傲霜開。」

春節習俗二十八,貼窗花

百節年為首!隴南禮縣發佈微信推出春節年俗新媒體報道,從小年到正月十五,帶你重溫中國傳統年俗文化,體會那濃濃的年味兒。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戶戶進入備主食、掃屋子、迎新年的節奏了。這天,人們還要貼春聯、年畫和窗花。你家呢?後天就是除夕啦,轉起迎接!

臘月二十八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

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家家戶戶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年味漸濃,準備貼花花啦——

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麵食了。過去社會發展低下,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面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面,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

也有老理兒說,初一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春節期間忌蒸、炒、炸、等炊事,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要在年前蒸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