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春節飲食習俗_春節吃什麼東西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盤點春節飲食習俗_春節吃什麼東西

盤點春節飲食習俗

餃子。又稱「水餃」,因為形態微扁,於是還有些地方叫做「扁食」。多用皮包餡,通過水煮或煎、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餃子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

年糕。多是以糯米(江米)或糯米粉為原料,添加不同的輔料製成的節令食品。過年吃年糕的傳統習俗,從周代就開始了。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既寄寓了五穀豐登、生活富足的美好願望,又取「年高」的長壽之意。如今的年糕已經發展成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新年美食。

元宵。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元宵在宋代時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原料為餡,用糯米粉包裹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團圓圓、生活美滿之意。

屠蘇酒。據說是我國漢末名醫華佗創製。由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苃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將其流傳開來。屠蘇,意為屠絕鬼氣,甦醒人魂。飲屠蘇酒也是過年的一種風俗。據說於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元寶湯。即餛飩,因其形似元寶,故稱「元寶湯」。吃餛飩寓意招財進寶,象徵財源如湯水滾滾而來。一般或以豬肉、菠菜、青韭為餡,或以羊肉、白菜為餡。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中午要喝元寶湯。

漢族春節的民風民俗

漢族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夜,是民間祭祀灶王爺的日子。民間流傳著「灶王爺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夜晚上天庭向玉帝述職,初一日五更時分回來歸位,就算是完成了一年的匯報工作」的說法。舊時百姓就在此時進行祭灶活動。

祭灶儀式往往在晚上開始。當夜色降臨時,以往的此時,農村大地已是萬籟俱寂。但在祭灶節的夜晚,只要是與祭灶有關的事,人們總是盡量去辦,大家都渴望過一個熱熱鬧鬧的祭灶節,期待來年五穀豐登、四季平安。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春節吃湯圓習俗介紹

廣東潮汕四式湯圓

廣東潮汕的四式湯圓軟滑細膩,味道各異。它是以綠豆、紅豆、糖冬瓜和芋頭為主餡,然後加入白糖、芝麻和熟豬油,分別製成四種餡料,然後用湯圓皮包裹,並做上記號,最後一個碗中盛上不同餡料的湯圓。當然四式湯圓不只是紅豆、綠豆、糖冬瓜和芋頭,因為有的人不喜歡吃豆類食物,所以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自行調換。

寧波豬油湯圓

據考證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用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豬板油剔筋、膜,切末斬碎,放盆中加白糖,芝麻粉拌勻揉透,搓成豬油芝麻餡心小圓子。水磨粉加水拌和揉搓成光潔粉團,捏成酒盅形,放入餡心,收口搓圓成湯團。鍋內清水燒沸,放入湯團煮三分鐘後,待湯團浮起時加入少量涼水,並用勺推動以防黏鍋。再稍煮片刻,待餡心成熟,湯團表皮呈玉色,有光澤時,即連湯舀入碗中,加入白糖,撒上桂花即成。豬油湯團以細膩純淨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湯團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具有香、 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鮮爽可口,令人稱絕。

山東芝麻棗泥湯圓

山東芝麻棗泥湯圓是先將大紅棗煮熟去核並搗成泥狀,豬板油去膜用刀拍碎,兩者加白細砂糖搓成餡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湯圓,芝麻炒熟和白細砂糖研成細末成炒麵,將煮熟的小湯圓在炒麵中滾一圈即可,吃時油潤綿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