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候是什麼意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大暑節氣

大暑三候是什麼意思

大暑三候解釋

古人將大暑劃分為三候,分別是:「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總結出每一候當中相對應的物候現象,也就是大暑三候的「候應」,包括動物候應、植物候應和自然現象候應。

一候,腐草為螢。《格物論》說:「螢是從腐草和爛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稱。在古代,科學並不發達,那些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人們只能以主觀意識來猜測和推斷。

其實,「腐草為螢」說的是營火蟲產卵的事。螢火蟲多在夏季水邊的草根上產卵,幼蟲入土化蛹,次年春天變成蟲。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本身變化而成,這只是眼中所見的一種假象。

在這個炎熱的時節,人都躲到陰涼處蔽日,而螢火蟲卻在此時孵化出殼,雖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個夏季,但它選擇在最熱的時節來到這個世界,那迎難而上的精神真是讓人欽佩。而晚上的螢光點點又在酷暑中給人帶去無限的浪漫和清涼。

二候,土潤溽暑。《禮記·月令》中言「土潤溽暑」,即土壤浸潤,空氣濕熱——降雨多,土壤、空氣濕度大,溫度高,是農作物瘋長的時刻。聞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寫道:「我們園裡的絲瓜爬上了樹,幾多銀絲的小葫蘆,吊在籐須上巍巍顫,初結實的黃瓜兒小得像橄欖……」別具意趣。

溽暑,猶言暑濕之氣,指盛夏。又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由此可見夏熱之毒。「桑拿天」裡人們心生煩躁;「齷齪熱」則令人夏不坐木,這中間的一熱一濕,彷彿兩頭張牙舞爪的猛獸,無情地侵蝕著人的愉悅和健康。但可喜的是,莊稼的長勢讓人對生活充滿希望。

三候,大雨時行。《逸周書》曰:「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也是雷暴最常見、高溫日數最集中、最頻繁的時期。因此,大暑時節也是雷雨天氣橫行的季節。

大暑由來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未月的下半月;到達時間在公歷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但在農曆上的具體日期每年並不固定,此因農曆是陰陽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見小暑」。《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基礎天氣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在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蘇、浙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如大暑前後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後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