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應該喝什麼茶
處暑應該喝什麼茶?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處暑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期間天氣轉涼,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春捂秋凍」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保護陽氣。
處暑時節,總是會讓我們覺得很燥熱,這樣的天氣,飲一杯茶,正是緩解乾燥的好方法。
秋燥當令,白茶特別是老白茶等平和的茶類,潤燥生津,煮飲老白茶,甘甜醇爽,與秋意合和。古樹生普,特別是優質老生普,是為適宜。另外,紅茶、熟普在下午茶時分,加入蜂蜜等調飲,可潤養皮膚和胃,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茶樹的新鮮葉片當中,水分佔75%-80%,干物質占22%-25%。茶葉中的化學成分,經過分離鑒定的已經有700多種,種類非常豐富。在加工過程中,反應會形成更多的成分。我們喝茶之所以能喝到苦味、澀味、甜味、回甘等各種細膩的層次,香氣有花香、果香、豆香、嫩香、蜜香等的不同,就是因為茶葉中的物質極其豐富。
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是茶葉的「特徵性成分」,可以說是茶中三寶。
那麼,什麼是茶的特徵性成分?
首先,這些成分其它植物中很少甚至沒有,而茶葉中含量卻非常高。茶多酚也叫茶單寧,是一類存在於茶樹中的多酚類物質的總和。咖啡鹼雖然叫做咖啡鹼,但是茶中的咖啡鹼比咖啡中多。茶氨酸是一種茶葉特有的氨基酸,在其他植物中極為罕見。
其次,要具有水溶性,用水沖泡之後能夠溶解到水裡。
最後,是喝進去我們的身體能明顯地感覺到不同。
1、茶多酚:人體保鮮劑
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高達18%-36%,是茶葉中最重要的成分。眾所周知,關於茶葉抗氧化功能的研究,都是關乎茶多酚的。簡而言之,自由基會攻擊和破壞人體的組織和細胞,從而導致種種後果,諸如衰老、器官病變、皮膚變壞、癌變等等。茶多酚清除自由基,可以說是人體的保鮮劑。有一個著名的抗氧化能力比較實驗:2杯綠茶=4個蘋果=5個洋蔥=7杯橙汁。
2、咖啡鹼:提神抗疲勞
茶中的咖啡鹼比咖啡中含量高,咖啡鹼具有提神益思、強心利尿、消除疲勞等功能。喝了茶感覺精神很好,就是咖啡鹼在起作用。過去的人喝茶,最注重的就是喝茶提神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老茶農,即使是粗大的茶葉也是非常珍貴的,如果沒茶喝,幹活都是沒有力氣的。
3、茶氨酸:天然的鎮靜劑
茶中的氨基酸,共有26種,而茶氨酸是其中含量最高、最特別的氨基酸。因為茶氨酸幾乎在其他植物裡找不到,是茶特有的。如果說咖啡鹼提神,則茶氨酸是安神的。這兩者相輔相成,讓茶葉有提神的作用,但又不會過度興奮。茶氨酸被稱為「天然的鎮靜劑」,能夠使人注意力集中。
所以處暑時節,不妨來一杯茶。養生又健康,但需注意,節氣時節往往氣候變化大,我們的身體處在一個過渡適應的階段,所以在此季節,切勿貪涼,少喝涼茶。
處暑至,該喝什麼茶?該注意什麼?
《長江二首》
蘇泂【宋】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處暑」是暑期結束的意思,是炎熱離開的時節。
古語云:「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想來,此刻南方的天氣依舊暑熱溫存,可在遼闊的北方大地上,一絲涼意,早已隨著秋風送至門前。
諺語說,「一場秋雨一場涼」。處暑時節,南方的雨水打在葉面上是「嘀嗒」的聲音,而北方的楓葉則和秋雨一樣,辟里啪啦落個一地,秋意更濃。
老話說:「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有趣的是,在暑熱天將結束之時,「秋老虎」仍會在節令的後期來一個猛撲,用它最後的炙熱擁抱著大地。
一候鷹乃祭鳥
老鷹感知秋日肅氣,開始狩獵。獵獲之物要陳列為祭, 古人稱為「義舉」。
二候天地始肅
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蕭瑟之氣瀰漫。
三候禾乃登
五穀各類農作物成熟,迎來萬物收成之季。
秋季是一年四季當中物產最為豐富的季節,正所謂「糧谷滿倉牛羊壯,瓜果豐收魚兒肥」。
秋季自然也是一年中人們餐桌最為豐富的時節,此時不補,更待何時?
1. 早睡早起
進入秋季後,人體出汗減少,人的機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應,一些在夏季時潛伏的症狀就會出現,機體也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
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2. 益腎養肝多吃鹹
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飲食上宜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
3. 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
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當然也就不會便秘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 吃粥補充水分與潤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
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5. 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營養學家說,季節進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那麼,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
專家建議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6. 通風透氣,早晚添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及時增減衣服。
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風滌蕩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睡覺時腹部蓋薄被,以防脾胃受涼。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最好把窗戶關上,以防寒濕之邪侵入人體。
7. 護腸養胃
按時吃飯。胃腸喜歡有規律的工作,到點就分泌消化液。烹調方法盡量採用蒸、煮、燉等,不要過於擔心加熱到軟會破壞營養素,因為即便損失一點維生素,也比吃了不消化要好。
維生素可以用豐富食物品種的方法來彌補。胃腸負擔最小的食物是富含澱粉,各種抗營養因素又比較少的細膩食物。渣子太多的老玉米不適合消化不良者常用。
8. 精神調養
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
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
9. 輕鬆運動
飯後散步,或者飯後做點輕鬆家務,對於處暑後養生是個好習慣。剛吃完飯並不適合劇烈運動,不適合快走,但不意味著連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門散步的好處,很大程度上在於讓人精神放鬆。
如果不散步,可能會看電視、看電腦、看雜誌等,而腦力活動更不利於消化吸收。在飯後兩小時之後,可以做些不太累的運動,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適度的運動有利於改善血液循環,對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幫助。
10. 多睡一小時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11. 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12.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很多茶友都聽過「春飲花、夏飲綠、秋飲青、冬飲紅」,為什麼秋季喝烏龍茶比較好呢?
⊙可以補充水份,消燥生津
秋天氣候乾燥、風多,人體水份很容易丟失,常常引起眼睛發乾發癢、鼻腔乾燥、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皮膚發乾、瘙癢等「秋燥」症狀。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茶性適中,介於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茶葉中各種成分破壞的較少,茶多酚、維生素等成分含量相對較高,喝烏龍茶可以補充水分,有效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
⊙可以美容
秋天是黑色素沉澱的高峰期,女孩子臉上的斑點會隨著增多,從而造成很多愛美女孩的煩惱。
烏龍茶富含鐵,鈣等礦物質及兒茶素,茶多酚,可以幫助皮膚留住水份,有助於皮膚的血液循環,消除人體內的黑色素沉澱物。所以大家保養的時候不要只顧著往臉上拍水,從內補水也是很重要的哦。
⊙可以解秋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夏天的時候人體大量出汗,造成了水鹽代謝失調,腸胃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人的身體處於過度消耗階段。
而到了秋天身體進入了調整階段,身體一時不適應於是我們總感覺疲憊。可是依然要工作,要學習……這個時候在身邊備著烏龍茶就是極好的,濃香的味道一入口就清醒一大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