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 分別是哪三候你知道嗎
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
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每年九月底(西曆10月23日或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10時為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氣溫降至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結成白色結晶體,稱為霜。霜降是指初霜。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呈現一片深秋景象,為欣賞楓葉的好時機。
霜降在10月23-4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10°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
「豺乃祭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逸周書》中:「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曰:「豺不祭獸,爪牙不良」。意思是說此節氣中豺狼開始捕獲獵物,並以先獵之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如同人間新谷的收穫,用以祭天,以示回報,並以此祈禱來年風調雨順。是獸之義,也是人之本也。
二候草木黃落
秋盡百草枯,霜落蝶飛舞。秋天,西風漫卷,催落了葉,吹枯了草。逐漸寒冷的氣候,將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進行了一次次毀滅性的摧殘。翠減紅消,雁影無蹤。而人的情感,也進入深沉的低谷。離愁別恨,淒風苦雨,盡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觸及人心。
三候蜇蟲鹹俯
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此時的大自然,是一種寂靜的美。經過了生機勃勃的春,熱鬧蓬勃的夏,收穫喜慶的秋,生命的輪迴,又進入休眠的狀態。蜂蝶不見蹤跡,蜇蟲無聲,都為經歷漫長的冬天而作準備。那是以修行的姿態,期待來年的新生。
解惑:霜降是什麼季節?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度節氣;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這個時節的養生重點是既要注意防寒也要注重保陽。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
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台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